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目击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7日电 题: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任军川、于嘉

  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返回器姿态端庄地立在积雪覆盖的草原上,等待科研人员揭示更多奥秘。

  16日深夜,返回器还在“返程”途中,地面搜索回收分队开始向着陆场预定区域行进。

 

  不久前,四子王旗连降多场大雪,给搜救任务增加了不少难度。数十公里的草原路,有的地方积雪厚达半米。记者在寒风呼号、呵气成冰的草原上看到,跟在搜救队后方的一些车辆不时打滑,有的甚至陷入雪坑,动弹不得。

  为适应严寒积雪条件下夜间搜索,地面搜索回收分队进行多次实战演练,并对相关设备升级。在着陆场核心区外围,四子王旗140多名民兵和160多人组成的预备队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其中还有马蹄飞驰的骑兵连。

  地面搜索回收分队平稳前行,耳畔隐约传来“隆隆”声。只见空中搜索回收分队的数架直升机在天空盘旋,它们投下一束束光柱,划破漆黑的夜。

  “看见了!就在那里!”车上有人惊喜地喊道。透过车窗,可见多名身穿橘红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明亮的探照灯下忙碌着。返回器立在一旁,底大头小,外观类似不倒翁,银白色的身躯在灯光照射下格外耀眼。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虽是凌晨,草原上的牧民们依然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迎接“嫦娥”归来。

  现场处理工作接近尾声,返回器穿上了迷彩服。此时的四子王旗草原,东方渐渐吐白,迎着新一天的曙光。

相关新闻
值得珍藏!4分钟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全程

11月24日,“出发”——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2月1日,“到达目的地”——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12月2日,“已揽件”——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自动采样,并将样品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 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 12月6日,“已装车”——嫦娥五号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

今天,“嫦娥”回家了,还捎来了月球“土”特产!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 此后,轨道器与返...

外国科学家这样称赞嫦娥五号——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据美联社报道,嫦娥五号携带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后,华盛顿大学麦克唐奈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布拉德·乔利夫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样本的年龄将有助于填补大约30亿年前至10亿年前月球历史的知识空白。 乔利夫写道:“这些样本将是一个宝库!”他说:“我向我们的中国同行致敬,因为他们执行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样本进行分析所...

回收嫦娥五号返回器

12月17日拍摄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回收现场(无人机照片)。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现场作业。   12月17日凌晨,嫦娥...

嫦娥五号返回器如何平稳着陆?听说它这次带了一顶大伞

嫦娥五号返回器已经搭载着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而嫦娥五号返回器的伞究竟是一面什么伞?制作降落伞又需要什么工艺呢? 总台央视记者 陶嘉树:嫦娥五号这次探月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从月面上采集的月壤带回地球。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降落是最后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