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落实,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东海之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近日运行满周年。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改革开放成绩单: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吸引国内外投资超过2700亿元。
“特斯拉速度”,是临港和上海营商环境的一块招牌。今年以来,“特斯拉速度”又有刷新:落户临港的进平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4个月,比特斯拉超级工厂还快1个月,“临港速度”进一步提升。
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这是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成营运仪式现场(2019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最近召开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高水平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等区域发展,打好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内景(2019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内最高开放形态的综合保税区”“扩大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最新出台的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字里行间释放出改革开放的信号。
沪苏两地交界处的元荡南岸2.4公里生态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上海建工供图)
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长三角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
沪苏两地交界处的元荡南岸,近期刚刚长出一抹“新绿”:2.4公里的生态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今年9月底就将完工。上海市青浦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往对于界河、界湖的治理,都是“各扫门前雪”。以元荡模式为参考,未来长三角将在不打破行政隶属的条件下,加快探索河湖治理和保护一体化的路径。
列车在商合杭高铁浙江安吉县境内行驶(6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共绘绿色画卷之外,一幅更广领域、更加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长三角徐徐铺展开来:
随着商合杭高铁合湖段、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今年长三角铁路新线开通里程预计达1000公里以上,“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催生更多的“1小时通勤圈”。
C3836次列车乘务员在车厢内为旅客表演节目(7月1日摄)。7月1日,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上海至南通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6分钟。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率先探索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目前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截至今年7月底,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超153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3.7亿元。
……
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长三角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只要坚持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中拉长长板,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格局。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