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来到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并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
纵览峥嵘岁月,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畏艰险、不惧挑战,正是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造就出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英雄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防汛形势严峻,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多个省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闻“汛”而动,迎难而上,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体现出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时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顽强斗志,任凭浊浪滔天,“钢铁大堤”岿然不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
古训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想牢牢掌握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的主动权,除了要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斗争精神,还应讲求斗争策略、增强斗争本领,尽量避免“险胜”“惨胜”而应做到“智胜”“完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回顾历史教训,自然灾害的频发往往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过度攫取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两山论”深刻践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河道治理等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人水争地”的矛盾,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灾害无情,我们千万不能够心存侥幸,必须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善于总结完善斗争经验,做实做细防汛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提高抗御灾害能力讲求以“智”取胜,一方面应尊重规律,科学决策。兵书讲: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要正确把握“堵”与“疏”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攻防”策略;另一方面要健全体系,升级装备。防汛抗洪既是意志的较量,也是对科技水平的检验。近年来不少灾害险情能够化险为夷,“抗灾神器”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灾害监测预警与抢险救援的装备水平,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防汛抗洪装上“智慧大脑”。此外,还应强化全民灾害防范意识,提升灾害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面对洪涝灾害这道千年“难题”,我们既要有不畏难、不服输的斗争精神,更要有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的“解题”智慧,方能护江河安澜,保百姓安康。
(文/冯春天)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