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名单中共包含35项赛事,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三类。
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均入选,而去年还在名单之列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未被列入。
在合规的竞赛中,创新、奥林匹克、科普、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大赛名称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大赛的主办单位多为学会、协会和各个基金会。中国科协承办4项赛事,是举办最多全国大赛的主办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以2项赛事位居第二名。而主办“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则是名单中出现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
35项竞赛中,仅有一项未面向高中学段学生。相比去年,职高和中专学段也拥有了自己的合规竞赛活动。
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清单之外的冠以“全国”“国家”“大中华”等字样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不得为违规竞赛提供场地、经费等条件。《办法》中特别强调,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2019年4月,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名单,包含29项赛事。
对比近两年的名单,央视网记者注意到,竞赛的分类和包含的活动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2019年,竞赛活动被分为科技创新类、学科类和艺术体育类,而在今年的名单中,除艺术体育类维持不变外,其他两项改为自然科学素养类和人文综合素质类。
有8项比赛从名单中消失,其中就包括今年陷入获奖作品造假争议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今年7月,6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遭公众质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近期个别竞赛组织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评审不严格、涉嫌家长代劳等,造成了不良影响。《通知》要求严格竞赛评审,并再次强调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同时,名单中增加了14项赛事。
据悉,此次发布的竞赛活动名单,由主办单位自主申报,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示和复核等程序后最终确定。
教育部要求,进入名单的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做到“零收费”。
(记者 阚纯裕 徐也晴)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