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溢
抢护原则:就地取材,加高堤坝。
为防止堤坝漫顶溃决,在堤顶部抢筑子堤,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
土料子堤适用于堤顶较宽,风浪不大,取土方便的堤段。
土袋子堤适用于堤顶较窄、风浪较大、取土较困难、土袋供应充足的堤段。
木桩子堤适用于土质较差,取土困难,又缺乏土袋的堤段。
跌 窝
抢护原则:查明原因,还土填实。
在陷坑内无渗水、管涌或漏洞等险情的情况下,先将坑内的松土翻出,分层填土夯实,直到陷坑填满。
填塞封堵适用于临水坡水下部位的陷坑。先将好土用编织袋、草袋或麻袋进行袋装,直接向水下填塞陷坑,填满后再抛投粘性散土加以封堵。
当陷坑发生在背水坡,且伴随发生渗水或漏洞险情时,在截堵临水坡渗漏通道的同时,背水坡可采用填筑滤料法抢护。先清除陷坑内松土或湿软土,然后用粗砂填实。如水势严重,加填石子、块石、砖块、梢料等透水材料消杀水势。待陷坑填满后,可按砂石滤层铺设方法抢护。
管 涌
抢护原则:反滤导渗、控制涌水、给渗水留出路。
反滤盖压适用于发生险情的处数较多、面积较大并连成片,渗水涌沙比较严重的地方。
反滤围井适用于背水坡堤脚附近地面管涌的数量不多、面积不大的情况;或数量虽多,但未连成大面积,并且可以分片处理的情况;或对位于水下的管涌、流土,当水深较浅的情况。
在背水坡脚抢筑透水压渗台,防止涌水带砂,使险情趋于稳定。
利用涵闸管道或临时安装抽水机引入水塘,抬高坑塘沟渠水位,减少水头差,制止涌沙现象。
裂 缝
抢护原则:判明原因,先急后缓。
开挖回填施工简单,裂缝处理较彻底,效果较好,适用于深度在5米以内、已停止发展的裂缝。
横向隔断适用于横向裂缝。
当裂缝宽度小于1厘米,深度浅于1米的纵向裂缝或龟纹裂缝,经检查观察裂缝已经稳定,可用“封堵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