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看中国|这份报告中,中国只有1%的增长,却成了全球经济“优等生”?
2020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收缩7%。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分别萎缩6.1%、9.1%、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下滑2.5%。这其中,中国经济有望实现1%的增长。
这是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给出的预计。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所带来的巨大快速冲击,以及防疫措施造成的经济暂时停摆,预计将使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5.2%,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也是1870年以来出现人均产出下降经济体数量最多的一年。
中国经济1%的逆势增长预计,在一众负增长中,显得尤为突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8日报道称,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疫情影响,只有少数国家经济会保持增长,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238页的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核心观点有三,就是抗疫、发展和合作。这三点“恰巧”与中国目前复产复工、防疫合作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中国方案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解题思路”。
面对这场超越美国大萧条时期衰退速度的大危机,中国仍能以经济正增长引领世界发展,这说明经济复苏与疫情防控这个前置条件密不可分、与逆周期调节有关、更与中国目前的开放合作态度息息相关。
中国方案
防控、经济“两手抓”
在美国治疗新冠要花多少钱?这位老人出院后,收到一张84万美元账单。
据美国媒体报道,罗伯特·丹尼斯是科罗拉多州一位中学教师,此前他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情况一度十分危重,几近窒息,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治疗。
结束治疗后,左脚刚进家门就收到了“天价”医疗账单,足有840386.94美元。
据美国官方数据,目前约有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有研究披露,在美国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因担心费用,即使出现新冠肺炎症状也不选择就医。
这只是美国在对待防疫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连贯政策的缩影,还有居民无视社交距离、医护人员防护设备不足、各州政府组织混乱等更多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美国222万多人确诊新冠的现状。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6月22日),全美新冠确诊者超228万,这其中,加州经济逐步重开后,数字猛增,超越新泽西州,达到全美第二。
为维护美国经济不遭受重创,特朗普总统多次下令,命令各州政府限期重启经济。
但最终却形成了联邦政府鼓励重启经济,美疾控中心建议居家隔离、各州经济重启后又因疫情被迫封闭,如此反复的怪圈。
世界银行副行长西拉·帕扎巴西奥格鲁表示说:
这一前景发人深省,危机可能将留下永久的伤疤,构成重大的全球性挑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对全球卫生和经济紧急状况。为尽可能强劲的复苏寻找路径,以防止更多人陷入贫困与失业。
新冠疫情正在世界范围内给经济重启造成高昂且不断增加的成本。
相比之下,19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一些国家未能控制疫情,其可能会经历第二个高峰。他同时强调,出现聚集性病例并不意味着第二波疫情,中国此次应对疫情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在此次疫情中采取了大规模措施,以防疫情失控,迅速发现、调查和遏制聚集性传播的行动,获得了世界认可。疫情的全面控制,带来的是经济的稳定复苏。
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最新经济数据。种种迹象显示,已经步入复工复产快车道的中国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复苏态势仍在延续。
复苏,是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从供需两端来看。
生产端主要看工业和服务业增长。5月份,工业增长呈加快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月正增长。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服务业开始转暖。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上月为下降4.5%。
需求端主要看消费和投资如何改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仅同比下降0.8%,意味着规模已经很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商务部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实现11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这表明汽车消费需求正在有效释放和回补。
不同于美国重启经济→疫情恶化→经济停滞→强行重启经济→第二波疫情爆发的恶性循环怪圈。
中国却通过务实的疫情防控措施形成了,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经济恢复→社会生产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的一个良性闭环。
这与中国的一项优势密切相关。
跳出危机怪圈
制度优势让中国“不踩雷”
熟悉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资本主义每过几十年总会遇到一场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
以著名的美国大萧条为例,经济危机每次经历“埋雷”“踩雷”“爆雷”后,下一次还是继续“踩雷”。好像从来不曾“吸取教训”。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大萧条,波及全世界。在美国,1929年至1933年间工业生产下降近47%,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0%,失业率一度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