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高峰前,他们都要到各个医院门口把散乱的单车摆放整齐,然后进行消毒——
“逆”疫而行,单车猎人们值守武汉街头
阅读提示
封城之时,武汉公共交通中断,出租车、网约车都淡出了城市街头。对于仍要出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共享单车极大地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题,而这多亏了坚守街头的单车猎人们。
今年春节,对于25岁的于海涛来说很不寻常。他是哈啰单车的一名单车猎人,这个春节,他坚守在封城的武汉。
封城之下,武汉公共交通中断,出租车、网约车都淡出了城市街头。对于仍要出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共享单车极大地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题。为了保障共享单车的正常运营,很多像于海涛一样的单车猎人守在了这座封闭的城市。
消毒,消毒,还是消毒
于海涛告诉记者,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把散乱停放的单车摆放好,或是搬运回仓库,或是调度到更需要的地方。他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还要面对病毒和难以名状的情绪。
原本,于海涛已经定好了回老家湖北荆州过年的车票。那时候疫情已经发生,但尚未封城。公司呼吁武汉的单车猎人留岗加班,加班的重点区域,是离病毒最近的医院。
“报名是自愿的,一些已经回家了的同事,报名要求回武汉。我也把车票给退了,希望能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做些事情。”于海涛说。
不过,做了半年单车猎人的于海涛很快发现,疫情之下,自己这份熟悉的工作多了许多陌生的程序和装备。
于海涛的坚守是从紧急培训开始的,培训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消毒,消毒,还是消毒。每辆单车每天定点定时消毒3次,消毒重点部位:车把手、座椅垫、开关锁。
疫情下上岗第一天,于海涛仔细检查了自己的装备:口罩、护目镜、胶手套,体温计。随身带84消毒水,喷水壶。准确无误后,骑车前往医院……
穿便服的医生一眼就能认出来
在空荡荡的武汉街头,于海涛碰到的同路人,是同样全副武装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还有穿着防护服骑单车的工作人员。
于海涛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们现在已经是人肉版武汉热力图,武汉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医院,武汉当前的早晚高峰,是每天早上的8点到10点,每天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段,是医生上下班、轮换岗以及市民前往医院最密集的时候。”
于是,于海涛和同伴们的工作节奏,也全都围绕这个热力图来:在每天的早晚高峰前半小时,他们就要到医院门口,把散乱的车摆放整齐,尤其是绿色生命通道附近的车辆,然后进行消毒。
在医院门口,于海涛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伤心和坚强:许多医生从医院走出来,边走边脱口罩、帽子、护目镜,匆匆骑上车就走;那些穿便服的医生,他们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来。因为他们的脸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勒痕,手都很肿胀。于海涛想,这是长期戴医用手套、医用口罩的缘故。
让于海涛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看到有一位女医生,边从医院走出来边发语音说:“我爱人已经进重症病房了,7天没见面了。他不让我去看他,说防护服能省一件是一件。”从她说的其他话里能听出来,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这个时候,于海涛想起了武汉名作家方方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
在长江的另一边,来自安徽阜阳的马超,原本打算春节期间好好休息。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他的规划,也打乱了他的工作节奏。以前,共享单车调度量最大的是写字楼、商圈、交通换乘枢纽等。但自从疫情发生后,共享单车成为医护人员上班、普通市民们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医院、社区自然成了调度量最大的地方。
马超负责的区域里,涵盖了不少的医院、商圈。而恰恰是离病毒最近的医院,让大家都不得不重视防护和安全。按照疫情下市民全新的热力图,马超和他的团队及时调整了工作节奏。在每天早晚高峰期前,他们都要求所有运维人员到医院门口把车辆摆整齐,对车辆进行深度消毒。
马超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平时工作繁忙,他一日三餐都是叫外卖,或者在外面解决。但随着疫情发展,外卖也渐渐少了。于是,今年春节期间,马超第一次下厨房,给自己做了顿年夜饭。“第一次做饭挺难的,我以前连菜都没买过,光买菜就挑了半天。不过这大半个月过去了,我厨艺也长进了不少,学会烧好几个菜了。”马超说。
“也有压力大的时候,比如网上充斥着各种真假信息,让人看着心里很堵、很难受。”马超说,“但各行各业现在都在为抗疫做努力,我们也应该顶住压力,做一些实事,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让马超感动的是,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武汉当地很多单车猎人放弃了假期,留守在工作岗位上,深度消毒车辆。看着一张张被口罩勒出痕迹的脸、一双双被消毒液泡皱的手,马超心里很不是滋味。
对于马超来说,现在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疫情能早日结束、各行各业都能恢复正常运作;二是期待疫情结束可以摘下口罩时,好好亲一亲未曾谋面的出生才3个月的小侄子。
“红包已经包好了,原本应该在过年的时候给侄子的。我相信见面的日子不远了,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