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3日电 蒙曼,近年来关注度颇高的一位学者。她曾登上《百家讲坛》,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那些对唐诗的精彩诠释,曾令许多读者因此喜欢上传统文化。
不过,提到对古诗词的解读,蒙曼却表示,自己的一家之言作为对唐诗一个小小的领会,“希望大家和我有共鸣,也希望大家跟我有争议。”
唐诗也可以这样品读
蒙曼生于1975年,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隋唐史学者,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资料图:蒙曼。 林波 摄
她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蒙曼说唐:乱世红颜》等作品。此外,解读唐诗的几部作品也颇受读者欢迎,有的是以节气、节日为主题品读唐诗,有的以人的喜、怒、哀、乐、怨五种情绪为主题品读唐诗。
沉淀一年,蒙曼又完成了第三本作品《蒙曼:唐诗之美》。只不过,这次她以人生中的爱情、友情、乡情、宦情、江山情五种感情为主题品读唐诗,角度和以前有所不同。
“这本书讲什么呢?是人在面对外界的时候,内在引起的一些情感,比如说人在想到家乡的时候,他心中的情感是什么?人在面对祖国的山河大地的时候,他的情感又是什么?”蒙曼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本书的解读是“内在加外在。”
古人的“内心之美”
蒙曼确实喜欢唐诗,她曾说过,唐诗在自己的专业中是史料一样的存在,但又总能从细微之处读出它们的情感、美感,在新书中也是如此。
比如,读到友情,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相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挥别,是“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的思念,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重逢。
读到乡情,则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里关中的风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里江南的味道;是“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里神仙那个名叫“蓝桥”的家乡。
“其实我们中国非常讲人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值得重视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东西。”蒙曼解释,这是中国人最擅长处理的,也是中国人情感最丰富的主题所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大家看到古人的内心之美。
资料图:历史学者蒙曼。 张哲 摄
她觉得,季节是有颜色的,人心也是有颜色的。比如新书中没有提到的“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个感情就是太阳的颜色。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觉得就是春晖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