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双11”热闹背后的“数据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热热闹闹的“双11”过去了,一系列破纪录的销售成绩背后是供给侧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正在消费创新领域兴起。随着数字消费门槛的降低、线上线下的多元融合,数据效能的有力释放正在改变新消费生态——

  天猫销售额2684亿元、京东销售额2044亿元,苏宁订单量增长76%,拼多多16分钟卖了1000辆汽车……“双11”电商大促一系列蕴含着消费者巨大消费热情的数据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将之形容为“中国新消费的力量”;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双11”的热闹是需求和供给的互动,是供给侧创新带来的经济繁荣。

  截至今年10月,我国4G用户规模12.69亿户,今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业务237.34亿笔,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习惯建立,从消费端不断降低着供给侧数字化转型的门槛。高网速,低资费,让直播这样的重流量应用得以风靡一时,今年“双11”,淘宝直播的销售量仅用63分钟就超过去年全天,24小时带来了近200亿元销售额。

  在供给侧本身,商业模式的变化同样来自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供的强有力支撑。以物流为例,今年“双11”0点45分,京东将首单包裹在消费者下单10分钟内送达。“消费者需要半小时内收到商品,新的物流履约网络就为线上线下组织进一步协同提供了基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坦言。

  虽然线上线下的融合看起来是个老话题,但当前融合的方向正在由单一变得多元。导流和精准营销的“老玩法”依然奏效。比如红星美凯龙的“双11”魔性弹珠游戏就引流了859.6万人,抖音挑战赛播放超12亿次。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方式,帮助红星美凯龙创造了“双11”线上线下总销售额219.86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大增37.4%。

  技术驱动的“新玩法”不断更新。在太平鸟,200多个数字化门店上线了新的补单系统,每个门店的缺货数据被直接提供给上游的供应商直接补单。在居然之家,今年“双11”3D场景关联导购覆盖了北京地区8个卖场的近300个品牌,通过这套系统,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在自己家的户型中,不同品牌的家装家具搭配起来的效果,仅靠这套系统,8个卖场“双11”增量销售就超过2600万元。

  “新协同”甚至在线下产生了“新智慧”。李宁集团信息部总经理朱远刚告诉记者,李宁门店已经开始对消费者触碰了哪些商品,试穿了哪些商品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将线上分析与消费者画像打通,数字化的决策平台正在慢慢形成,这个决策平台可以帮助后期开展有效的商品规划、商品设计乃至零售运营。

  此外,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力”成为今年“双11”的又一大亮点。作为互联网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效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得到充分释放。

  “数据力”在营销端的作用依然最为普遍。雀巢大中华区电商副总裁王雷告诉记者,“通过电商大数据洞察消费者,可以反推品牌的沟通维度,建立新的产品策略”。

  向上游拓展,数据则实打实地指挥着生产。在杭州萧山的传统外贸工厂汉德伞业,一把带有卡通印花的黄色雨伞,上线7天后就日销千单。汉德伞业总经理王非告诉记者,这个款式来自于网购大数据。“不仅今年‘双11’的主打雨伞来自于数据,而且通过大数据对销售曲线的预判,工厂也可以相对准确地决策产量,帮助控制安全库存。”

  通过网络购物,消费场景正在沉淀为数据,这种沉淀可以帮助企业、行业、平台判断需求结构和趋势,技术正在打破消费决策链上的阻碍。

  “数据让消费者成为中心,让供给关系变为链接关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认为,数字经济让商家对消费者的行为和轨迹进行记录,消费者同时也用行为反馈商家,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从单向的供给变成双向的沟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静)

相关新闻
“砸蛋”“喂鸡”套路多 “双11”消费维权有四大陷阱

今年“双11”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共收集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90多万条,主要涉及产品质量问题、预售、退货霸王条款、价格套路和促销陷阱、信息骚扰等方面。   为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聚焦消费体验短板、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从11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的“双11”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维权有四大陷阱: ...

亚马逊欲借“黑五”蹭中国“双11”红利?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 俄媒称,亚马逊官网介绍,2019年“黑色星期五”购物节,亚马逊将为中国消费者推出专享折扣。有学者认为,此举是为了利用中国“双11”溢出效应,树立“黑五”的品牌,培养用户购买习惯。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18日报道,相关专家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都给出了上述观点。 有专家认为:“因为‘双11’和‘黑五’时间很接近,目前中国的...

你的“双11”快递到家了吗?记者探访物流分拣中心 揭秘“厦门速度”

厦门邮区中心局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厦门日报记者黄语晴摄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前两日,厦门迎来“双11”收件高峰——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裹陆续抵达厦门,送到市民手中。今年,许多市民的一个直观感受是:“双11”快递不那么“慢”了,多数包裹都能及时到货。为什么“双11”包裹快递的速度变快了?记者走访物流分拣中心、揽投部,为您揭秘。   提前备战  ...

380亿元!“双11”福建全网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六

台海网1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来自福建省商务厅消息,根据浪潮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全国全网网络零售额9019.2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7309.9亿元。福建全网网络零售额380亿元,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实物网络零售额313.5亿元,增幅高达1.15倍。 “双11”期间,我省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三的城市为泉州、厦门和福州,电商示范城市继...

8700亿元!今年“双11”期间我国网络零售额增长26.7%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4日介绍,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   高峰当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双11”期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再创新高,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升级类商品热销。新品首发拉动品质消费,诸多快销品品牌和国外新品牌选择在电商平台发布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