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放弃导弹研究走上航天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广州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六十载不变航天报国心

孙家栋(左一)在工作中

  孙家栋是中国“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继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后,在近日公布的“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中,孙家栋院士又入选。在中国的航天史上,有太多第一都与孙家栋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一号工程、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他是工程总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想起70年来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孙院士感慨万千。“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孙院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供

  今年90岁的孙家栋面容和蔼。笔挺的身板,爽朗的笑声,他的言行举止带着一股军人的硬朗。对于孙家栋,大家亲切地称他是“孙部长”或“孙总”,很少有人称他“孙老”。因为孙家栋从来不服老,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拼命。“我也是‘90后’。”孙老说。

孙家栋

  放弃导弹研究走上航天路

  孙家栋说,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纯属偶然。自己起初想学土木工程,毕业后当一名桥梁工程师,19岁时考上哈工大,选择了汽车专业。当时苏联支持新中国组建空军,孙家栋在学校学习俄语。孙家栋记得,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都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了,孙家栋决定在学校吃完红烧肉再回家。红烧肉还没吃到嘴,校领导通知在场学生——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时30分自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孙家栋就上了火车。

  那一年,他和另外29名同学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行为期7年的学习。1957年11月17 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学生,他就是受接见的留学生之一。1958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后,他被安排去搞导弹研究。1967年7月,钱学森点将,让38 岁的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开始“转向”。 “当时我们做事情根本不需要动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并且要做好。”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厦门中秋活动异彩纷呈

演员们穿上传统服装,在台上深情演出。思明区供图 台海网9月16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激情豪迈的朗诵,得到台下观众的齐声喝彩,掀起了中秋晚会的高潮。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9月12日,由厦门市委...

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德专场将举行

台海网9月15日讯 据人民网福州报道 16日下午,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德专场将在福建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 发布会将邀请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梁伟新,宁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智勇,围绕“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宁德”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届时,人民网福建频道将进行图文直播...

70年,孕育新生命从“闯鬼门关”到“过生门”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屈婷)一个胎龄28周、体重仅760克的超早产儿,经过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团队的救治,不仅长到1750克,还恢复了健康,来到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主治大夫、36岁的援藏儿科医生张迪说,随着我国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以前救不了的孩子,现在不仅能活,而且活得很好。   从“救不了”到“活得好”,从“保生存”到“促发展”,...

从“用不上”到“有保障”——共和国能源业发展成就巡礼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从“用不上”到“有保障”——共和国能源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从“用不上”到“有保障”——共和国能源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记者刘羊旸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实现显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