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人民是活水源头——新中国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巡礼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人民是活水源头——新中国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巡礼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人民是活水源头——新中国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巡礼

  白瀛、谢滨同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将于10月1日起在全国上映。影片立足现实,聚焦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不同身份和职业的小人物,身处7个大事件瞬间的个人经历,追忆群体的共同记忆,重现普通人的成长历程。

  现实题材创作及其包含的现实主义精神,是70年中国文艺的“传家宝”。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关切,努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书写开拓进取的时代篇章。

  奏响主旋律,凝聚爱国力量

  近日,经典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生动写实的画面再次将人们带回70年前,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现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段旋律回荡在神州大地,从未离开。通过经典现实题材文艺作品,我们更能领略各个时代的伟大爱国情怀——

  歌唱家郭兰英(右)与歌唱家贠恩凤同台演唱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德元 摄

  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一条大河波浪宽”,唱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电视剧《黄大年》讲述了科学家黄大年回到祖国,带领团队投身科研的真实经历,展现了他忘我工作、忠心报国的精神;电影《战狼2》将爱国主旋律融入商业电影,讲述中国勇士深入非洲战乱地区营救同胞的故事,片尾字幕“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据相关部门统计,连续数年,我国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的主旋律作品,现实题材均超过一半,一批反映精准脱贫、侨民保护、禁毒扫黑、科技兴国、强军报国的主旋律文艺作品脱颖而出。

  电视剧《湄公河大案》、电影《红海行动》、话剧《马兰花开》、雕塑《焦裕禄》、河北梆子《李保国》等突破了传统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惯性思维,聚焦伟大事业背后普通人的灵魂世界的变化,以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描述,打破了主旋律文艺作品“绷着、端着”的窠臼,展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情怀。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今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5部获奖长篇小说,无一例外都是取材人民、源自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

  《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说,他要用作品向现实主义致敬,向人民致敬。

  悠悠七十载,新中国文艺创作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写就的历史——

  2013年8月17日,观众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参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油画《父亲》描绘了一个平凡的老农形象,粗糙的皮肤、晶莹的汗珠、开裂的嘴唇,扣人心弦的细节成为对劳动人民无言的赞颂;民族舞剧《天路》以藏族同胞视角,讲述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修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体现出不畏艰险的铁道兵筑路人与纯洁质朴的藏族人民心手相连的情感……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雄安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 雄安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护林员高建勋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内巡视(8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新华社石家庄9月10日电 题:雄安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

新中国峥嵘岁月|登上国际舞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登上国际舞台   这是日内瓦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登上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表达了摆脱屈辱外交的决心和开展外交工作的基...

新中国峥嵘岁月|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此前,一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出席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

优先发展 奠基未来——共和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优先发展 奠基未来——共和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记者胡浩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7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

“我从《论语》读懂中国发展智慧”——国际人士谈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成欣、朱超、郭童)对于新阿塞拜疆党政治委员会成员拉扎布里来说,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是他最喜爱的中国书籍。   43年前,29岁的拉扎布里第一次接触到《论语》,“仁义礼智信”5个字便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从此,这本书成为他的常备书籍,现在仍时不时拿出翻阅,抄录经典语句。“每当出差坐飞机时,我都会带着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