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祖屋变“共享书房” 海南八旬老人初心不改传承乡土文脉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海南琼海7月20日电 (黄艺)“每天天刚蒙蒙亮,上游的船只陆续来到西江码头,船夫招呼乘客,客人叫喊挑夫,溪仔街便开始喧闹起来了。挑货沉重的脚步和喘气哼气声,女人行走木屐的滴答声,拉锯锯木的吱吱声此起彼伏,一直至中午一二点钟才稍静一点,但黄昏以后西江码头又欢闹起来了……”

  海南省琼海市80岁老人王可居,在自拟手稿《溪仔往事》中,如是描述有数百年历史的琼海古街溪仔街。

  曾经,溪仔街因连接舟楫往来的万泉河,是繁华热闹的地方。随着万泉河交通地位的下降,溪仔街变得沉寂,只剩下蜿蜒的青石板路和街边沧桑的老屋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共享书房内景。 林士杰 摄

  古街的入口处,有一栋荒废多年的老房子,是王可居的祖屋。2017年,老人将房子低价租给一个文创团队,变身为琼海远近闻名的共享书房——“木舍耕读”。书房取晴耕雨读之意,清新雅致,木色的书架上摆满各色图书。

  书房的后院保留老屋沧桑的底色,墙上挂着王可居用小楷写的长卷《溪仔往事》,人工瀑布的水滴在芭蕉树上,淅沥如雨。

  在这间书房里,王可居既是房东,又是读者,更是溪仔故事的叙述者。他向记者说起自己的读书往事。

  “我从小就被称作‘书虫’。小时候家里穷,只好去书店站着看,一站几个钟头,去图书馆借书,借到管理员都认识我。”王可居至今仍怀念小时候坐在老屋后院玉兰树上看书的快乐。

  但是,家贫让上学成了一件难事。为了挣学费,少年时的王可居干过劈椰子的苦差,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做过“运木头”的活儿。那时从五指山原始森林砍伐的优质木材被捆绑在竹筏上,顺万泉河而下,在溪仔街旁的西江码头靠岸。15岁那年,王可居和另外两名少年,驾着竹排将大量木材从西江码头运至博鳌,每人挣得33元工钱。

王可居祖屋改造成的共享书房。 王太敏 摄

  1956年,父母拆掉一栋房子卖掉木材砖瓦送王可居去广州读中专。毕业后,王可居当兵,退伍后加入海南工业研究所,于2009年退休回到溪仔街。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2017年,王可居拒绝其他商人的开价,以低于市场价将房子出租给“木舍耕读”共享书房团队。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可居依然坚持读书买书,共享书房内常出现其掩卷沉思的身影。“老书虫”的美名传开,让年轻一辈备受鼓舞,书房人气渐旺,还经常举行各类文化沙龙,万泉河畔的书香越来越浓郁。

  读了一辈子书的王可居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用写作将故乡的故事传承下去。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人见证过日军侵华、家国破碎、新中国百废待举、改革开放……“这一生听过很多好故事,如果不把它们写出来,心里不痛快。”

  在他的笔下,身患绝症无法归家的船员将毕生积攒的美金和自己的头发指甲一起装入木匣扔进海里,盼望捡到木匣的人能将他的头发指甲葬在故土;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的农夫失踪三十多年后终于从台湾回来与家人团聚……这样的故事不乏世事残酷,但老人下笔举重若轻,将一份家国记忆娓娓道来。

溪仔古街今貌。 王太敏 摄

  王可居目前已攒了十多万字的手稿,多年前也曾萌生出书的打算,但由于经济原因打消了念头。最近,老人的出书梦偶然间被共享书房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便在网上介绍老人的故事,发起众筹,为老人圆梦。

  “我对阿公的好感起源于他自发自愿地为溪仔老街做宣传员,自拟《溪仔往事》还原历史,贴在老屋外面给友人解读。”共享书房创始人秦加一说,“希望美好的事情大家都能坚持下去,如我们的书房梦,如阿公的出书梦。”

  共享书房的读者陈超说,老人家见证了琼海乃至中国社会时代的变迁,希望大家能助他完成这个梦想。因为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完)

 
相关新闻
修缮工作全面铺开 永春五里古街将“涅槃重生”

部分老屋已完成翻修 台海网5月28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长五华里的街区里,聚集着来自省内外的数百商户,被誉为“闽南商贸重镇”;沟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带的交通枢纽作用,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货挑到五里街,再装船运到泉州沿海码头;沿海的海货、洋货通过水路运到五里街,再...

福州连江24小时智慧书房免费开放 实现书籍借阅智能化

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身处繁华世界,终日步履匆匆,但依然有人愿在书架间停留。昨日上午,连江县24小时城市智慧书房免费开放,实现书籍借阅智能化。 据悉,智慧书房位于连江县城的玉荷东路、县图书馆一楼,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于2018年11月开始建设,2019年3月完工。 记者看到,智慧书房配备了书桌、沙发、凳子以及自助借书柜和掌上阅读器,环境明亮而宽...

泉州:文化铸魂,黄坂古街焕新颜

黄坂古街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姚德纯 摄 台海网4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14日,永春县一都镇仙阳村的黄坂街上人群涌动,当地的旅游公司正接待着来自厦门一所小学的100多名学生和家长。孩子们穿着红军服装,在导游的带领下玩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游戏;家长们则逛着各家店...

台湾写真:台北“老屋新生”记

中新社台北3月14日电 题:台北“老屋新生”记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陈小愿   修复前的“台北之家”、拆除中的台北海关厅舍、不断演变的中山桥……迪化207博物馆三层,上百张幻灯片诉说着台北的建筑往事。“这些(建筑)有的在,但相当多已经拆除。这都是台北的历史,也是我们的记...

福建师范大学24小时书房开放

2月28日,学生在福建师范大学24小时书房阅读。   新学期伊始,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4小时书房向本校师生开放。据了解,该24小时书房内设睡眠舱、防占座系统、自助借还系统等,整体色调鲜明、环境优雅,吸引不少师生前来体验。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2月28日,学生在福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