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鹿鸣
数据收集:张文毅
6月8日,1031万学子结束了他们的高考备战之旅,转而进入到或悠闲或焦灼的等待中。在等待放榜的半个月里,手边的那本《志愿填报指南》通常是打发时间的好选择。但无论怎样翻看,升学择校终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任务,毕竟它与人们的未来发展紧密相关,有多少人庆幸,就有多少人遗憾。
在传统的择校方法里,大学的录取分数、地理位置、综合实力是最被看重的指标,但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元素是毕业生对所处大学的“满意度”,这一指标体现了学生在读期间的“用户体验”,反映了一所大学行政、运营的健康程度,理应被高考生及家长了解并重视。
在教育部管理建设的“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近330万毕业生对2676所大学进行了实名评价,在这里我们不如将它理解为高校界的“大众点评”。我们获取了所有投票数据,希望发现:谁是中国满意度最高的大学?在不同维度下,中国大学所获得的满意度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清华居双一流高校之首,中外合作高校异军突起
满意度的统计又分为三个子指标:整体满意度、环境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我们将这三个子指标相加,分别对双一流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自然视为毕业生整体最满意的大学。
首先是双一流高校的满意度排名——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在各项指标均获得接近满分的评价(5分为满分),居双一流高校之首。
事实上,清华充裕的校园面积和良好的后勤管理早就被隔壁某TOP2高校学生羡慕很久。其后的榜单中,第二名到第八名也均为原985工程中的“名牌大学”,可见这些院校不仅学术实力突出,环境与生活也通常能让学生满意。
反观那些暂时没有入选双一流工程的高校,它们的满意度情况怎样?结果其实让人惊讶——除浙江音乐学院与深圳大学,位列前十的八所高校均为近年才崛起的“新式大学”。
如何理解这里的“新式大学”?这一方面指中外合作成立的院校(如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另一方面指办学体制创新的院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它们与浙江音乐学院、深圳大学的共同点在于,均位于沿海发达地区,拥有较前沿的办学理念和充足的办学资金,从而更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