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美经贸摩擦中,面对美方的不断施压,中方态度明确:如果美方愿意平等磋商,中方的大门敞开;如果美方选择极限施压,中方坚决奉陪到底。这样的表态并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它背后有充足的底气作为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靠什么优势?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底子让中国经济有着怎样的韧性?面对外部冲击,又有什么样的回旋余地呢?
5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如果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扩大,在短期内,将使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3%。经贸摩擦没有赢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面临外部冲击,中国经济依然有充足底气,原因是什么呢?其中的关键就是有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十八大以来,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党中央迅速出台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举措,确保了我国经济社会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
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曾经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极端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两弹一星”。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组织的大科学工程。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铸就了我国国防安全的基石,更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制度优势曾经帮我们渡过很多难关、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在新的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有了新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市场空间、人口红利也为我们应对经贸摩擦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等,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而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如何还和另外两个指标息息相关,那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
专家认为,中国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城镇化也是一样。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向纵深发展,将不断释放需求,为中国经济成长增添动力。
那么,中美经贸摩擦是否会引起一些人担心的“产业链挤出效应”呢?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韧性和回旋余地。近年来,随着人工、土地、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上涨,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出现了部分跨国转移,但这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产业升级,自主选择的结果。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并不简单地体现在人力等方面的成本上,它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地位也不会因为这次经贸摩擦而轻易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正在不断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内生动力和发展引擎,这也为中国应对经贸摩擦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过去几年,在供给领域发生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市场预期和信心不断增强。传统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成长。5G、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不断催生新业态。企业创新的意愿和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
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有很多场景和瞬间会给我们惊喜,也让我们更加自信。
在南京的这家智能工厂,机器人们正在忙碌着“克隆”自己,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减少8成人工,效率提高5倍。
5月23日上午,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合作空间。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同样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底气。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虽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但中国始终坚信合作才能共赢。作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我们有信心通过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经济是一路从风雨中茁壮成长的,中国人也历来有愈挫愈勇的基因。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心所向,有几十年积累的坚实基础、有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只要我们潜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