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巴黎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官邸。
1个多月前,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首访,法国是最后一站。欢迎宴会前,两国元首共同参观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图片展。
一幅幅照片,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青年旅欧求知之路。
过去100年中,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他们中,产生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艺术家徐悲鸿、冼星海……
1922年6月,巴黎西郊的布洛涅森林空地上,周恩来、赵世炎等18名青年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18岁的邓小平也加入这一组织。
几年后,这些青年陆续回国,把欧洲所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国共合作破裂的屠杀、过雪山草地的艰辛……历经磨难,他们初衷不改,终其一生坚持,最终影响中国甚至世界。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5年后,1927年,陆徵祥“隐居”比利时。
布鲁日,比利时文化名城。其近郊的圣安德鲁修道院内有一处遗物陈列室,收藏着在此“遁入空门”的陆徵祥的藏书、器物和照片。
1945年,二战结束。中国再一次成为战胜国。陆徵祥感慨地写道:“我初涉外交之时,正值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今天我看到被日本践踏的祖国领土主权一一收回。”
天安门城楼,巍巍伫立。1949年,五四运动爆发30年后,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实现独立自主。
看似寻常最奇崛。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林齐模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梦碎后的觉醒。思想的解放,对时代的演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是北京蔡元培故居书房陈设(4月9日摄)。新华社发(任超 摄)
百年前,诸多中国旅欧学生在法国马赛下船。这些留学生中,包括周恩来和邓小平。
半个世纪后,人生中第三次复出后不久,邓小平迅速派考察团赴欧洲学习考察。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拉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就选择了深圳。他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
2014年3月26日,习近平来到里昂中法大学旧址。他说,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了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中方愿同法方开展有关文献的整理、保护和研究。
历史,昭示未来。
“100年,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重新审视1919年5月4日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比利时布鲁日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冯浩烈说。
弗拉芒语中,布鲁日就是“桥”的意思。
“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年前,习近平主席来到这座小城,向世界介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热烈的掌声,在演讲大厅里响起。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形象地形容。
海军北海舰队潜艇某部士官张傲在自己的战位对设备进行例行巡查(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