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8日电(记者江宥林、曹凯、张晓龙)驱车行驶在新疆阿克苏市东北郊,公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杨树从眼前飞驰而过。不了解这片区域的人或许不会关注它们的存在,但这些看似平常无奇的树木却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柯柯牙绿化工程防护林。
柯柯牙位于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青色的悬崖”。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植被稀疏的荒漠。每年四五月,大风夹杂着黄沙侵袭阿克苏市、温宿县及周边地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每当这时,住户们白天都要关窗开灯,这种风沙天气每年将近100天。”在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讲解员对前来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中外记者说。
柯柯牙原始地貌。新华社记者江宥林 摄
为改变当地这种黄沙弥漫、遮天蔽日的状况,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成千上万人前赴后继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
在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展窗内,一张老照片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一位拖拉机手满载带着工具的人们驶向工程现场。讲解员将一名笑容可掬的男子请到展窗旁:这就是照片中的拖拉机手。
他叫宋建江,今年55岁,是柯柯牙林管站职工。32年前,他从温宿县佳木林场来到柯柯牙,成为绿化工程早期参与者之一。回忆起刚来柯柯牙时的场景,宋建江直言:“根本没想过能把树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