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总结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指明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实践路径,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注入了强大推动力。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春日播新种 合作谋共赢
——解读习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总结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指明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实践路径,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注入了强大推动力。解放军报特邀有关专家撰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编 者
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当天拍摄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金 鑫
“一带一路”核心是“通”,关键是“共”,品牌是“实”,特征是“暖”。
习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近6年来,取得超预期的建设成就和国际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现象级”话题。“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够成为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关键还在于其独特的理念与魅力。
“一带一路”核心是“通”。习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站在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倡导和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在“通”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中国用自身实践带动国际社会,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运输成本、消除民心隔阂等方面着手,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将让互联互通的基石更加稳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的血脉将更加畅通。
“一带一路”关键是“共”。习主席指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整个世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直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个实践进程。无论是各国的发展规划和国际组织的相关议程与“一带一路”进行匹配和对接,还是具体项目落地实施,中国都始终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与有关各方积极互动,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合作之路、共赢之路。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品牌是 “实”。“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对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与相关国家签署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协议和项目,搭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功能性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离不开“实”,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更离不开“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279项成果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人们也期待本届高峰论坛达成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带一路”特征是“暖”。“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更注重温暖人心的“软联通”。习主席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近6年来,中国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健康、旅游、减贫、绿色环保、防治荒漠化等领域规划实施了一大批品牌项目和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未来,随着“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的举办,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的成立,“一带一路”将成为更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
(作者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