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被认为是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发出的“全新信号”。萨尔瓦多投资与出口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雷耶斯26日在会议现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习主席演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我们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全心投入。”美国《华盛顿邮报》驻北京分社社长安娜·菲尔德26日发推特说,美国和欧洲那些说“一带一路”不会长久或者说“中国会撞墙”的人,都是一厢情愿,“‘一带一路’没有撞墙,还在继续”。刚刚结束了与朝鲜领导人的会见、从俄远东赶到北京出席论坛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习近平会见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不断发展,“事实证明它是极具现代意义和成功的,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项目”。
“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
“开放,绿色,廉洁”,德国电视二台26日引用习近平演讲中的精髓称,中国领导人在北京发出了全新的信号。“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引进国际规则标准”,“德国之声”26日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峰会上强调,“一带一路”不搞“小圈子”,将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标准接轨,而且中国人一向“一诺千金”。报道还称,北京将与世界银行共同制定标准。出席峰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对此表示赞赏,她说,中国日益重视“一带一路”的长期效应,这是“非常受欢迎的、迈向正确方向的步伐”。
“全球合作的新实验”,德国新闻电视台26日表示,习近平的承诺打消了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项目的疑虑。而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承诺,与其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承诺一致,即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与国际加强合作。“一带一路”给亚欧美创造了新的合作机会,形成新的多边世界秩序。中国的速度,欧洲的环保标准,加上非洲等的新市场,可以让“一带一路”项目更加健康发展,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经济项目。
有日本媒体称,在“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通过讲话强调中国会尊重国际规则,努力安抚一些国家的担心,同时他也通过讲话“谴责”了美国。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习近平不点名地讽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美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
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领导人通过讲话强调,“一带一路”将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习近平讲话还强调“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此外习近平强调不会让人民币贬值,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这“很不同寻常”。
《华尔街日报》26日称,面对国际上的一些质疑,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新方向。他向与会的近40个国家的领导人承诺,中国将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下各个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他的言论代表着中国最高领导层积极回应外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美国彭博新闻社26日称,习近平2017年在第一届“一带一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更多地面向国内听众,此次的演讲则着重提及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政策,重申未来给外国投资和产品更多有利条件,包括扩大外资准入、保护知识产权、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等。路透社26日称,习近平的演讲显示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将继续加快。
“北京又取得了成功”
“北京又取得了成功”,俄新社26日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开幕式当天就表明其取得了成功,从参加人数和规模可看出,许多国家都期望与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伙伴关系。《联合早报》26日称,和两年前相比,今天开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本届论坛有37国领导人与近5000名外宾出席,比出席2017年首届论坛的29国领导人和1600名外宾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阵容,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当你请到普京这样的嘉宾来北京,便有超级大国的模样”,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6日称,“一带一路”只是中国未来30年成为世界主导国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