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瓦·桑卡尔
在中国面临诸多严峻考验之际,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拉开了帷幕。
如今,较之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政府和议会等国家机构受到较少关注。以跨国公司为例,其足迹遍布全球,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并依托现代媒介抢尽风头。但毫无疑问,世界还将继续关注中国两会。为什么?“这是经济问题。”
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世界经济顶峰迈进。中国201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4万亿美元,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20.5万亿美元)。但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中国GDP增速从2017年的6.8%放缓至2018年的6.6%,后者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打一个喷嚏,世界就会感冒。中国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纵观全球,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引发全球市场震荡,而中国的其他竞争对手仍在经济困境中挣扎,寻求策略以期对症下药,扭转颓势。然而,各国立法机构逐渐走下神坛,挽回局面的措施寥若晨星。美国国会与白宫在美墨边境墙的问题上针锋相对,政府因此停摆“对垒”。英国议会因举棋不定和脱欧协议之争饱受诟病。再观印度,颁布和实施一部重要经济法案旷日持久,而一项可能改变社会现状的法律却在48小时内获得修订,期间没有任何深入辩论和公众意见咨询。印度作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不禁因此饱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