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唐古拉山依然处在冰雪期。2015年5月的一天,在风雪中劳累了一天的职工带着疲倦进入梦乡。凌晨1点多,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大家叫醒:“紧急任务,K1309—K1316段线路被大雪掩埋,影响行车,需要立即施工抢险。”
车间党支部书记郭登岭、车间主任李彪林立即带领应急队赶往现场,发现线路积雪已高出轨面10多厘米,马上带头组织人员清理。狂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刺骨寒冷,应急队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才将积雪清理完毕。
青藏铁路唐古拉线路工人维修铁轨(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健伟 摄
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洗把脸,又有道岔因积雪积冰无法转换,职工们又投入另一场战斗,直至早晨八点半积雪才全部清理完。唐古拉初升的朝阳下,一列客车安全驶过,每一名工人黝黑的面颊上,都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这在唐古拉早就成了家常饭。”唐古拉线路车间副主任马祎俊说,10多年来,大家累计完成了近10万个数据的观测记录和搜集整理,针对雪域高原冻土变化规律和特点,按照“冬病夏治,夏水冬防”的思路,冬防断,夏防胀,暑防洪,春秋两季防变化,确保世界最难维护铁路的万无一失。
挺起奋斗者的丰碑
巍巍唐古拉,高耸入云天。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火车站是无人值守火车站,每年一半时间都矗立在风雪中。只有少数列车为了临时会让,才在唐古拉站短暂停车。
车站可以没有站长,但是,铁轨离不开线路工。扎西旺堆和工友们长期守护唐古拉线的铁轨,不少人患上了高原病。
青藏铁路唐古拉线路工人用道尺检测轨道(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健伟 摄
2006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之初,车间为解决职工就餐问题开办了食堂。但是因为生活环境艰苦、自然条件恶劣,聘用的厨师不到两个月就走了。
时任工长李彪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硬是让妻子关掉城里的美容用品店,把3岁孩子扔给农村老家的父母,跟着他来到唐古拉为工友们掌勺做饭。
李彪林说:“作为雪域天路上的守护者,双肩挂雪、面对寒风坚守在铁路上,就是为了守护每一名旅客的归途。”
李彪林和他的工友们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就是这样一群普通人,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平凡劳动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前几年,线路工余国军的老父亲因病突然去世,由于手机通讯不畅,当他得知后已是次日,加上工区离西宁1300多公里,要赶回去最快也得3天。说到这里,他再一次流下了泪水。
火车在唐古拉山区行驶(1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