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2019年春运即将拉开大幕。40天的时间,如何保安全、保畅通?在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介绍了2019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
今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今年春运客运供需的总量矛盾进一步缓解,客流将呈现“前紧后松”特点,群众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高峰时段部分铁路线路较为紧张,高速公路部分区段通行压力较大,部分地区货运需求旺盛,春运工作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春运工作压力大,该如何应对?今年春运比上年提前11天,近3000万高校学生流和1.8亿外出务工流叠加。应对年度“大考”,有关部门亮出“增、分、联、优”四大招,着力打造“平安、便捷、温馨、诚信”春运。
增加运力。铁路节前和节后分别每天安排开行旅客列车4787对和4860对,客座能力比上年春运增长5.4%和5.2%,预计发送旅客4.13亿人次;民航预计安排班次53.2万班,比上年春运增长约10%,运输将达7300万人次;道路投入81万余辆营运客车、2100多万个客位;水运投入客运船舶运力2万余艘,约100万个客位。
分散客流。各地工会协调用工单位科学安排放假和开工时间,尽量避开春运高峰;高校错峰放假近年来也形成惯例。
联运联动。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开通“预约巴士”,还有一些城市建立“异地候机楼”等,提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服务,畅通旅客出行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优化服务。去年底开始,12306网站包括手机客户端开展候补购票试点,“截至17日,共接到候补订单29.4万笔,剔除主动退单,待兑现订单19万笔,成功兑现11.9万笔,车票17.8万张,兑现率达62.6%。”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说。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民航今年将推行“无纸化”出行;推进机场候机楼餐饮“同城同质同价”等。此外,今年春运全国将有23万名青年志愿者,在2.3万个岗位开展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