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嫦娥四号携带的这些国际范儿“法宝”开展什么工作?(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科技日报数字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性原子探测仪 寻找月球水源的线索

  嫦娥四号落月后不久,玉兔二号月球车就“挣脱”它的怀抱来到月面,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这只“兔子”的任务可不是到处跑到处看那么简单,除了像前辈“玉兔号”一样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它还背负了一台中国与瑞典合作研发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将实施国际首次在月表开展的能量中性原子探测任务,首批数据有望在今年2月中旬左右发回。

  该项目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研究员张爱兵介绍,项目主要为了研究太阳风与月表的微观相互作用,以及月表溅射在月球逃逸层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

  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该项目载荷负责人马丁·威泽向媒体表示,太阳风如何影响月球表面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此项探测数据对于理解这一基本物理过程非常重要。

  张爱兵说,太阳风为带电粒子,与高能粒子不同的是,太阳风粒子密度很大。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和磁场,太阳风粒子会直接打到月球表面并被反射,部分会变成中性原子进行逃逸形成月球外逸层。同时,它也会将月表物质成分溅射出来形成中性原子。由于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存在差异,随着巡视器的移动,获取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我们对未来的探测结果十分好奇。”威泽说,“通过监测与研究,我们有可能发现关于月球上水来自何处的线索。”张爱兵表示,有科学家认为太阳风氢离子与月表中的氧产生羟基形成水,这也成为探测和研究的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用于空间探测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只有一台正在自行研制中,计划用于未来火星探测任务。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与瑞典空间物理所的合作起于双星计划,历史悠久、成果丰富。此次项目载荷也由该所研制,中方参与设备定标测试,以及交付后的相关工作。科学数据将由双方共享,协同开展研究。

  “嫦娥四号任务从立项时就体现出开放原则,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合作上大胆尝试,达到了良好效果,为我国后续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徐欣锋表示。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月球上长出第一株嫩芽!海外媒体:航天成就凸显中国优势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海外媒体称,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15日报道,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

玉兔二号到现在表现如此完美,还是没躲过恶毒的谣言

在1月3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背面,并于1月11日完成“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两器互拍”,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原以为踏出人类新一步、并赢得全球赞誉的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这次能够“安安心心“地在月球背面开展预定科学实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表...

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

为登月航天员探风险 嫦娥四号怀揣着哪些国际范儿法宝?

嫦娥四号怀揣着哪些国际范儿“法宝”?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截至1月10日,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着陆器上由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和巡视器上由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开机测试。   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总体指挥徐欣锋此前向媒体介绍,嫦娥四号工程中,共有9个国家近20个有效载荷提出了合作...

驻留月背,嫦娥四号还有哪些事要做

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嫦娥四号任务取得成功。从此,“嫦娥”和“玉兔”开始了长期驻留月背的生活,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还有哪些事要做?   迎接月背严酷环境考验   由于长期受到陨石的冲击,月球背面月表环境更为严酷。嫦娥四号着陆器虽已成功落月,“玉兔二号”的月背之旅却注定不是坦途。2014年,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