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被逐步认识到。中国在2014年年初发起了污染防治战,2016年PM2.5大气污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发布的“空气质量寿命指数”(AQLI)显示,这一污染减少程度相当于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6个月。
全球75%人口生活在PM2.5超标地区
由50个国家303个机构的488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称,2010年,细颗粒物形式的室外空气污染居全球20个首要致死风险因子第九位,在中国则为第四。细颗粒物形式的室外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比人们以往认为的更为严重,2010年在中国,室外空气污染导致120万人过早死亡以及超过2500万健康生命年(1个人减少1年寿命为1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PM2.5污染的健康影响为何如此巨大?”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米尔顿·弗里德曼讲席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格林斯通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说,主要原因是居住在污染地区的居民面对大气污染无处可逃。“烟可以戒掉,疾病可以预防,但每个人不能不呼吸空气,因而大气污染对人寿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大。当前,全球75%的人口,即55亿人都生活在PM2.5超过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标准的地区。”
据悉,WHO的指导标准为PM2.5年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而中国的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