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海洋六号”远洋科考归来:30000公里科考获多项成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央视网消息: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执行的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今天完成历时138天的系列科考返回广州。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深海地质环境考察、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海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海洋六号”科考船在138天的时间里航程近30000公里,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自今年6月27日从广州启航,先后在西太平洋实施了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海马”号调查、深海浅钻、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试验等一系列科考工作。尤其是在西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海域,不仅查明了超30个区块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状况,而且还获得了我国自1997年开展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以来结壳厚度最大的岩芯样品。

“海洋六号”航次首席科学家 杨永: 首次获取厚度超过30厘米的巨厚型板状富钴结壳样品。

  富钴结壳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壳状”沉积矿产,富含钴、镍、铜、锰、铂族、稀土等金属元素,其中“钴”含量尤为显著,是现代海洋中最具潜在经济价值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专家介绍,富钴结壳的生长过程极为缓慢,平均每百万年仅生长几毫米。由于生长速率极低和形成环境稳定,富钴结壳一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跟踪百万年至千万年级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天然样本。

  本航次获取的“巨厚”富钴结壳样品表明该区域资源潜力巨大,对于研究富钴结壳成矿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关新闻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 “雪龙2”号实现WiFi全覆盖

9月10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并被正式命名为“雪龙2”号。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船有望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试航第十次北极科考。   “雪龙”号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和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为我国的极地科考立下汗马功劳。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无论是在性能方面或是品质方面,都已经跨入了世界最先进...

中国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机完成白令海海域观测

新华社“雪龙”号9月11日电(记者申铖)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0日在白令海公海区域成功回收了执行观测任务的水下滑翔机,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机完成白令海海盆和陆坡区连续、高密度观测。   白令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上通道,其环境变化可直接影响北冰洋入流水的性质,进而影响北极海洋环境。因此,白令海一直是中国北极科学...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今下水 揭秘亮点

“雪龙2”号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   我国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十日下水   本报记者 陈 瑜   据媒体报道,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认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节点。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

热浪来了,北极海冰还好吗——听专家详解北极海冰的秘密

新华社“雪龙”号8月7日电 题:热浪来了,北极海冰还好吗——听专家详解北极海冰的秘密   新华社记者申铖   在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海冰观测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温天气会导致海冰加速消融吗?北极还有多少海冰?海冰消融又会带来哪些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