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那些吓死人的食品安全谣言,原来是这么炮制的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

  自媒体谣言特点:题目惊悚、视频呈现、无时间地点

  近日,记者收到群众举报,称“中医养生”“万病不求人”“华人老板”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存在食品类不实言论。

  济南市民刘先生说,阅读“华人老板”发布的文章“扩散!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千万别给孩子吃啦!”之后,发现家里就有文中所述品牌燕麦片,出于恐慌将燕麦片都扔掉了。过了几天,他看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教授赵力超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上的辟谣文章:“麦片中的草甘膦不致癌,该买就买。”刘先生说,有的自媒体太不靠谱了,给民众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28岁的济南市民张琳琳说,由于她的母亲笃信各类食品谣言,前一阵看到“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之后,家里吃了好几个月不加盐的菜。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表示,很多自媒体转发的食品谣言内容荒谬、毫无科学性,被广泛转发,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使食品行业被抹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起底“自媒体政治谣言”:如何叫醒装睡的人?

分裂社会、引发恐慌,自媒体制造的政治谣言令人心惊。   自媒体的兴盛,使民众在政治表达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始终挥之不去的网络政治谣言。清醒的人还只是一遍遍地被相同的“套路”污染视听;而有的人是如同“装睡”一般,一再造谣传谣,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福州全力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扫描蔬菜溯源码,便可知道产地、检测情况等信息。   台海网10月22日讯 昨日上午,福州永辉超市黎明店生鲜区,詹阿姨拿着手机,对准一袋芥蓝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一扫,就知道了这些菜产自云南,用冷链运输,以及从田头到超市的全部检测情况等信息。“蔬菜有‘身份证’,吃着放心!...

布达拉宫每年下陷1米将在2020年闭馆? 官方:谣言

布达拉宫2020年闭馆?纯属谣言   本网讯(记者 次吉)网络发达、开放,这也使得很多人在网上说话肆无忌惮,发表、散播不适当言论,丝毫不会顾忌自己散播的言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近日,网上传播着一段关于布达拉宫每年下陷1米多,所以将在2020年闭馆不再开放的说法。“2020年以后不能参观布达拉宫这事我们圈里一直有人传,但这个我也不能证实啊,我也只...

收录138个最关心的问题 食安知识读本进思明20所中小学

台海网10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不爱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吗?街边的烤红薯、炸臭豆腐、小吃店里现做的烤肠可以吃吗?在《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读本》里,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昨日下午,思明区食安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教育局、区检察院在云顶学校联合举办“食品安全科普读本进校园”活动,将食品安全知识读本送进校园。   昨...

网传今年是“冷冬”?国家气候中心:谣言!

央视网消息:随着冷空气日渐活跃,网上相关“冷冬”的传言增多,甚至出现了“2018年是冷冬,且从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气温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表示,这种说法纯属谣言。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科研型突出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