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的网上相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6%,达到40亿元,预计今后将继续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相亲经济”市场空间有多大
本报记者 李国 实习生 李俊
“看微信、看大家亲、看网爱天下,每天都要打开无数次。”家住重庆洋河一村的方昭端午假期也没闲着。她告诉记者,当律师的女儿杨洋已经30岁了,对象还没着落,于是她下载了目前最常用的几款手机应用,除了浏览资讯,在女儿的婚恋问题上倾注了绝大部分的心思。
婚姻的围墙之外,超过2亿的单身人群及其背后的家庭组成了庞大的相亲市场,家长在各类相亲场所中奔忙,折射着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未来十年将是90后、00后的婚恋高峰期,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群体,对智能手机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尤其随着各类APP的“主力军用户”——90后一代全部迈入成年,网络婚恋相亲迎来爆发,令诸多新兴企业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市场蓝海。
网络婚恋交友占比将逐年提升
“用家长的视野来确定孩子未来婚姻的走向,是中国式婚姻的一大特色。”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沛东曾于2007年深入研究白发相亲角现象,并著有《谁来娶我的女儿?》一书。
90后一直给人们一种“非主流”、“任性”的感觉,但随着这批年轻人步入适婚年龄,他们的爱情观开始被归类、引发一些讨论。世纪佳缘CEO吴琳光从在其网站上注册的90后相关数据中发现,这群人的爱情观反而保守,一方面对“相亲会”不屑一顾,但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羞于表白,属于“伪奔放”。对物质要求没有那么多,但软性要求不少,比如爱旅游、爱宠物,恋爱要有心跳的感觉等。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前,家长为儿女寻找对象一般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通过线下婚介所、城市公园相亲角等线下聚集地去收集婚配对象信息。而如今,这种“中国式焦虑”有了更深刻的“互联网+”的痕迹。
有调研数据显示,当下,国内的单身成年人数超2亿,其中未婚人数达1.4亿。虽然“脱单逃避”一度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洒脱标志,但实际调查中,92%的人都并非真正享受单身状态。仅2017年,市场上婚恋交友APP月用户规模已达千万。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适婚人群中,无论是作为第一代互联网用户的80后,还是作为移动互联网原生用户群的90后,都更加倾向于从移动互联网上寻找与认识自己的婚恋对象。
据统计,中国网络婚介市场巨大,2016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34.4亿元,在整体婚恋市场中占比为36.5%,预计到2019年,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在整体婚恋市场中将达到41.7%。
网络婚恋企业在线下市场与移动端积极布局,且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民规模持续增加,用户使用互联网交友习惯不断养成,网络婚恋交友在整体婚恋市场中占比将逐渐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当下的婚恋市场正随着85后、90后一代的婚龄逼近而开始全新崛起,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性趋势,企业如果在当下把握住这一行业动向,以先行者姿态率先站稳市场,将收获巨大的品牌价值盈利。
父母还在相亲角彷徨,孩子已撩遍全网
当下,相亲角遍布全国各地: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人民公园、南京的玄武湖、杭州的万松岭、南通的桂花公园、济南的泉城广场等。无论是传统的婚介所,还是各种婚恋网站,在效率方面都远胜相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