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未来的雄安应该是什么样子?应是一座可生长之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未来的雄安应该是什么样子?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可生长之城。雄安的规划建设必须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必须从规划设计之初就赋予该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可生长性及自我适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该城市都会被赋予新的发展元素,并通过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不断地创造雄安标准、雄安质量,不断地出台引领未来的雄安标准体系,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树立典范。

  文/王楚逸

资料图: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工作人员正在为种好的树苗固定。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迅即成为国内外广泛高度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其“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对这一未来美好城市的无限遐想和憧憬。如今,一年过去,雄安新区的各方面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之中。围绕雄安的未来,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探讨之中。

  未来的雄安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笔者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定位: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生态之城。整个雄安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首先应把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建设新城,虽不能追求完全意义上的“原生态、纯自然”,但在建城过程中应致力于“崇尚自然”理念的充分体现,生态用地应大于城市建设用地,负氧离子的产出应大于消耗。特别是雄安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任,除了要靠中央政府应有的“推力”外,还应着力强化生态城市的“引力”。可以试想,如能把雄安建成一座现实版的桃花源式的美丽田园城市和国家公园城市的话,那么对于“坚守京城”的人们来说,就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此一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艰巨的工程,就会有更强大的内生推力。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智慧之城。千年大计,必是千秋之城。要想建设千秋之城,一是在现在的规划编制上,就应以特殊之机制,集全球之智慧,编制引领千年之规划。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广泛吸收借鉴全球范围内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广聘国内外规划界的大师共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外,还应吸收各领域、各行业的高端智库和专家院士参与城市发展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次,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上,必须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努力实现该城市的天与地、人与物、内与外、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互联互通、有机融合,涵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产业、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公共安全等各领域、各范畴,并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人性化的高度融合。

资料图:位于雄安新区的“华北明珠”白洋淀游人如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文化之城。有文化才能传承,有创新才有活力。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脉系,就不能保持不竭的动力和活力,也就不可持续,更无法引领世界。文化应体现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发展中的方方面面。打造雄安文化,除了应突出中华的传统文化、白洋淀的特色文化外,还应强调中央的新五大发展理念文化,包括创新文化、协调文化、绿色文化、开放文化、共享文化等。尤其是创新文化和共享文化,应成为雄安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文化。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国际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已经向世人表明,雄安的诞生之初就定位是一座国际之城,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国际化应成为雄安规划建设发展的关键词。雄安虽然不具备上海、深圳沿海的优势,但完全可发挥紧邻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优势及未来世界最大体量之一的北京新机场国际空港之优势,弥补雄安非沿海城市的不足。未来的雄安必将是国际高端人才之汇聚地,国际知名的城市规划建设旅游之示范地,将成为新型国际城市的典范和我国开放发展的先行区。

  未来的雄安应是一座可生长之城。千年大计,必是影响深远、示范全国、引领世界的未来之城。变化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任何城市的规划建设都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向超智能社会转变的今天,对于未来之城,尤其是一百年、五百年乃至一千年后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谁也无法一时定论。因此,雄安的规划建设必须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必须从规划设计之初就赋予该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可生长性及自我适应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该城市都会被赋予新的发展元素,并通过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不断地创造雄安标准、雄安质量,不断地出台引领未来的雄安标准体系,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树立典范。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原文标题:未来的雄安应该是什么样子?应是一座可生长之城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4-01/8480918.shtml

 
相关新闻
112天的“质”造和“智”造——解密雄安城建第一标

新华社石家庄4月1日电 题:雄安新区:112天的“质”造和“智”造--解密雄安城建第一标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高博 曹国厂   雄安新区设立后首个大型城建工程--市民服务中心从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工,用时112天基本完工。这个被外界称为“雄安城建第一标”的项目,如何既保持高速度施工,又能创造“雄安质量”?项目有什么亮点?人们能否从中窥见雄安未来的...

新华社评论员: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雄安篇章”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雄安篇章”——写在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定千年大计,办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个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方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各...

回顾:一年来习近平的“雄安金句”

回顾:一年来习近平的“雄安金句”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安新县考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自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起,已满一年。一年来,雄安...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一周年:建千秋之城 办国家大事

新华社石家庄3月31日电 题:建千秋之城 办国家大事——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一周年纪实   新华社记者孙杰、王洪峰、郁琼源   淀阔水清凭鱼跃,春暖苇绿任鸟飞。白洋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着雄安新区春天的故事。 资料图为雄安新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中新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