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将以往积累的问题逐步解决,一方面要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则要着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这在一定时期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前几年GDP增速逐渐走低的情况。而从2017年全年GDP增速出现的强劲反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显示它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经济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市场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这一问题。而2017年全年的情况表明,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地战胜了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已经夯实。
当然,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国内外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应对可以预料甚至是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国内来说,长期形成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仍要下苦功转变;就国际上来说,美国的贸易保守主义倾向正越来越明显化,对中国外贸产生了不小的压力。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创新水平,突破中国在这方面“跟跑”有余、“并跑”紧张、“领跑”不足的瓶颈,通过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来占领国际市场,拉动国内消费,确保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线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8年GDP增长的目标和去年一样,仍为6.5%。这是一个留有余地的目标,按照2017年的走势来看,只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市场创新上不断有突破,要完成2018年的GDP目标是有保障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保证完成这个目标的同时,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建立起符合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模式。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了未来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部署,并且就2018年要展开的工作作出了安排。在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几位负责人的谈话也对完成这些目标表露了充分的信心。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和部署,不仅需要政府制定好的政策,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我们的智慧,我们不仅要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运行成果的分享者,我们还应该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运行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周俊生,海外网专栏作者)
原文标题:回答中国经济“触底反弹”,发改委主任底气何来
原文网址: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8/0306/c353596-3127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