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
引发关注的高层问责开始出现
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开展的两年来,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对地方党政部门的问责成为中央环保督察这把“利剑”出鞘后动真碰硬的表现。
问责力度首先体现在问责人数上。据环保部通报,首轮环保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
“中央环保督察是综合性的督察,是‘大环保’的概念,所以不管是环保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只要失职失责,都要进行问责。”刘长根如此解释问责范围不仅涵盖环保系统内部人士,还包括地方党政、国有企业、基层社区、国土、林业、水利、住建、农业、城管、安监、工信、交通、公安、发改、旅游等各个与环保相关的部门。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以祁连山为例,中央环保督察问责已不仅仅停留在基层干部层面,引发关注的高层问责开始出现。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置采矿、探矿权144宗;肃南县凯博煤炭公司马蹄煤矿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2008年投产以来共形成煤炭堆场10余处,近2平方公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电开发强度较大,该区域现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带来的水生态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督察组全面揭开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被破坏的程度及严重性,进而推动祁连山问题得以严肃查处。
2017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通告,包括三名副省级领导在内的一批领导干部被问责,这在我国并不多见。
同月,甘肃原省委书记王三运落马,对祁连山环境问题不重视、不作为是他的问题之一。“中央领导同志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后,王三运表面上摆了姿态走了形式,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去调查研究,也没有认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更没有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专题片《巡视利剑》后来披露王三运对祁连山生态破坏负有重大责任。
显然,“环保钦差”接连出动的两年,各地的环保工作成为当地党政一把手肩上负有的更重的责任。
整改
约一半省份党政主要领导共同任整改组长
有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开的问题清单,各地一把手高度重视和亲自部署。刘长根指出,有约一半的省份由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余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比如,广西、湖北、北京等地的整改工作小组分别由省级党委书记和省级政府一把手共同担任,俗称“双组长”负责制。
同时,两位党政一把手同时出现在工作领导小组中的省份也有多个。比如,内蒙古成立了李纪恒书记任组长、布小林主席任第一副组长的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海南的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分别由省委书记刘赐贵和省长沈晓明担任。
而江西省的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领导由省长刘奇任组长,河南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陈润儿任组长,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马兴瑞担任等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各省在督察反馈结束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的整改意见均将督察组指出的问题逐条细化,列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主体责任单位、监管责任单位、督办省领导等。类似小到关停多少家污染企业,大到将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一定范围等等都反映在整改方案中。
事实上,往往在收到反馈意见第一时间后,各地就已经开始马不停蹄制定整改方案和进入整改状态。
以文中开头提到的海南省为例,去年12月23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进行督察反馈。次日,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前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所在地鹿回头“海上餐厅”进行回查和督促整改。
1月4日,这座号称海南唯一一座在海上就餐的餐厅,也是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违法建设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餐厅项目即被拆除。
1月5日,海南省政府要求各市县立即对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提及的违规违法项目,一律实施“双暂停”(暂停建设、暂停营业),房地产项目也暂停销售和宣传,其他酒店、餐饮、旅游、娱乐等经营类项目暂停营业。
和海南一样,凡是被“环保钦差”督察的省份,“环保风暴”自上而下迅速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