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留住乡愁,振兴乡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有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家乡萋萋的芳草、暖暖的斜阳、慵懒的小猫和那“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还有那群小伙伴成群结队的嬉戏打闹……

  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愁,各个不同。在余光中先生眼中,乡愁是邮票……和浅浅的海峡;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但是,乡愁又有一样的地方。它是每一个游子茶余饭后的淡淡想念,是工作劳作、学习之余挥之不去的愁肠相思。

  乡愁到底是什么?也许您可以直观地认为,乡愁就是那根细得看不见的风筝线,线在则风筝在,若线不在了,“风筝”也就不能称之为“风筝”了。

  2017年12月28-29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清晰划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旨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留住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

  农业,是留住乡愁的文化依归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不但发展出农业、保证了生命的延续与美好,而且还依托农业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等东方农耕文明,创造出了连绵不断的中华五千年文化体系。毋庸讳言,农业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思。

  虽然现在工业高度发达,许多前所未有的食品可以通过工业合成,人类繁衍生息似乎胜于以往,但是现代人身心健康状况未必胜过往昔。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可以适度加工,但完全脱离自然将会自食恶果。由此,更加印证了农业是保证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不可或缺。

  农业,是农民的职业。除了外出务工者陆续返乡建设家乡外,随着土地产权流转形势的发展,更多新农人加入到农业生产、运营乃至农业休闲当中来,农业发展有了更多智力支持,发展更加多元多样化,良性循环正在形成。70多年前,经济学泰斗张培刚先生提出农业工业化,如今先生的梦想正在实现。

  农村,是留住乡愁的有形载体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时,跪地磕头洒热泪,一抔黄土是乡愁。西风东渐日盛,传统渐行渐远,但乡愁仍然是心头难以抹去的底色。在每个人的眼里,家乡是最美的。带着乡愁还乡,首要的是农村还在,家乡还在。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院落,熟悉的小河弯弯,熟悉的斜阳暖树、芳草萋萋……一切是熟悉的模样,这正是费孝通先生眼中乡土中国的基本轮廓。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才是自己的根。农村尚在,延续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无疑就保留下来了。

  农村是东方文明的缩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江南徽派建筑、北京的四合院等有形之物,无不反映着内在熠熠生辉的文化内涵。留足空间促进农村长远发展,无疑反映出了中央重视农业与农民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现在提出振兴乡村,更加反映出党中央发展农村和农业、高度重视农村居民发展、平衡城乡差异、振兴传统文化的雄伟气魄。

  谁不希望家乡美?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家园更舒适?心中的乡愁就有了永远的安放处,漂泊在外的游子和务工者回乡的愿望才会更加强烈。建设美丽乡村怎会落空?

  农民,是留住乡愁的灵魂所系

  农民,是以农业为营生的农村居民。只在农村居住而不从事农业的居民不能称之为地道的农民。真正从事过农业劳动,体会过土里刨食的艰辛,才会更加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获得资源的机会就越多,资源越多,财富、地位则越多越高……于是,父辈“农民”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民屡屡外出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2008年以后,返乡潮出现,农村空心化仍然比比皆是。一边是出走,一边是奋力疾呼。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背井离乡去城市讨生活?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城乡发展机会差异太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越来越难以持续、越来越少;靠种地吃饭,辛辛苦苦一年,农药、化肥、种子购买资金都是大问题。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怎能避免“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尴尬?怎能让安土重迁的农民踏踏实实待在土地上从事耕种?

  土地只有耕种、浇灌、施肥、长庄稼,才是土地;农民待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勤勉耕种,才是真正的农民;农村里有农民住且喜欢住,有了活生生的人,有了茶余饭后闲谈的人们,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乡愁才有灵魂所系。

  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出门在外,身份得到认同,文化得到认同,“一个好汉三个帮”就不会停留于纸面。没有了乡愁,失去了对家乡的认同,总是想挣脱家乡的怀抱,就如风筝挣脱细线一样,结果会是怎样呢?

  所以,留住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不以所谓“科学”名誉打倒“封建迷信”,让农村旧貌换新颜;发展农业,尊重农业发展规律,让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尊重农民,留住农民,实现资源配置平衡。农业、农村、农民,各安其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才不会落空。

  留住乡村,振兴乡村才有足够的底气;留住乡愁,振兴乡村才会有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作者:夏向阳、肖文,夏向阳系浙江大学博士后、浙大宁波理工商学院副教授;肖文系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
福建省今年农村低保省定最低标准再提高350元

台海网1月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从8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获悉,今年我省农村低保省定最低标准再提高350元,达3350元。各地将尽快确定和公布新标准,在相应提高补助水平的同时,力争适度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精准识别、应保尽保。 近年来,我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省农村低保省定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2300元提高到2017年的3000元。将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家庭、...

灌口镇鹰坑谷农民趣味运动会昨日落下帷幕

-独轮车比赛。   台海网1月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挑芋头比赛、独轮车比赛、磨豆浆、打糍粑、套鸭子等带着乡土气息的活动吸引了近千人参加。昨天下午,为期两天的灌口镇鹰坑谷农民趣味运动会暨第二届田头乡村芋头民俗文化节落下帷幕。   活动有歌舞表演,有美食品尝,还有书法...

晋江磁灶镇前尾村:党风带民风 “扮靓”新农村

台海网1月2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一侧是绿意绵延的田园风光,一侧是儿童乐园、篮球场、足球场等惠民设施,老幼在亭中乘凉,青少年们在场上挥汗……走进晋江磁灶镇前尾村,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惬意景象。近日,记者在前往前尾村村委会的路上,碰到几名老党员。他们说,要去村委会开党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个多月来,村里已经组织了好几次学习。” 在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