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2017年终盘点:世界大舞台,华人有“好戏”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2017年行至岁尾,回望海外华侨华人这一年,“好戏”连台,精彩不停。
历史“反转戏”让华人扬眉吐气
尽管姗姗来迟,但发生在多国的“反转”依旧令华人倍感欣慰。
当地时间11月1日,温哥华市议会通过决议,将于2018年4月就当年排斥、歧视华裔的历史向华人社区道歉。届时,道歉将使用台山方言,书面文本则包括英文、简体和繁体中文。
11月11日,一场迟到百年的纪念在英国进行。当天是英国阵亡将士纪念日,英国友人在伦敦和平纪念碑前向一战华工敬献花环,这是一战华工事迹首次被英国主流社会提及和铭记。12日晚,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首播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讲述14万中国劳工在一战期间协助英法军队作战往事,肯定其对一战胜利的重大贡献。
从排斥到接纳,从漠视到正视,这一出出“反转戏”的上演,固然与这些城市的勇气和诚意分不开,但背后更深层的推动力是:一代代华侨华人扎根当地,打拼奋斗,最终赢得了主流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资料图:赵小兰 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摄
华人参政不再是“独角戏”
政坛踊跃发声,参政“全球开花”。海外华人参政早已不是发生在某个国家、某些个人身上的“独角戏”。
当地时间1月31日,赵小兰宣誓就职美国第十八任交通部长。她是第一位两度进入美国政府内阁的华裔女性。6月8日,麦艾伦高票当选英国国会议员,成为首位成功连任的华裔国会议员。6月18日,巴黎十三区副区长陈文雄胜选,成为法国本土首位华裔国会议员。11月16日,新西兰华人霍建强当选新西兰第52届国会法制委员会主席,创造了所在国华人参政历史……
政界华人突破“玻璃天花板”树立典范,普通民众也告别沉默。他们举起手中选票,高调争取正当合法权益。海外华人正用自己的努力和经历证明:华人不是、也不应该是当地社会的“隐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