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南京不哭》作者在多伦多向读者介绍创作经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人民网多伦多12月9日电(记者吴云)应“多伦多亚洲二战史实维护会”的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南京不哭》作者郑洪从8日开始连续在多伦多举行多场报告会,与媒体和读者分享他的创作经历。

  《南京不哭》是80高龄的郑洪耗费10年时间创作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背景,取材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四名年轻人其中包括两名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南京大屠杀前后的经历。

  郑洪介绍说,促使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直接起因是1995年4月15日下午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一场历史讲座。他回忆道,在这场关于原子弹轰炸广岛的历史讲座中,日本似乎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严重的受害者”,在演讲者眼中,仿佛只有广岛居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根本没有提及日本在亚洲的暴行。这让郑洪教授感到美国或西方社会已完全遗忘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讲座提问阶段,郑洪质问演讲者,日本是否应该为其在战争中的行为道歉?为了让读者了解日军在二战中亚洲战场的暴行,发出中国人的声音,他决定写小说,且要用英文写。此后,他积极准备素材,并到南京进行访问,寻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花费10年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反复修改10多篇,终于成书,并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

  在与媒体的见面会上,郑红用英语朗诵了《南京不哭》结尾一段。“一首雄壮的歌声在她的脑中响起,这歌不是《中国不会亡》,不是《松花江上》,不是《义勇军进行曲》,不是《黄河大合唱》,也不是任何她的同袍们,含着眼泪和希望,唱了十四年的抗战歌曲,它是这些数不清的歌曲之总和,更是中华民族的怒吼。这首歌属于她,一个对音乐创作一无所知的女人,这是她的歌,从灵魂深处冒出来。这是南京之歌,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歌。”

  (原标题:《南京不哭》作者在多伦多向读者介绍创作经历)

相关新闻
我们面对面倾听你的声音 导报“律师来了” 读者纷纷排队咨询

▲“记者面对面”倾听、记录民众心声 ▲导报“律师来了”现场为读者答疑解惑   台海网12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陈捷/文 陈巧思/图)昨日,冬日暖阳下,一拨拨市民和读者来到导报读者嘉年华现场,加入到了与记者的现场交流行列中。其热闹场面既让我们稍感意外,又让我们颇为...

免费体验游轮、高尔夫、AR4D 海峡导报“18周年读者嘉年华”让你乐翻天

台海网12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林利萍 余健平/文 陈巧思/图)昨日海峡导报“18周年读者嘉年华”盛大开幕。活动现场文化艺术中心人潮涌动,许多游乐项目吸引读者们的眼球。   活动场外海峡导报还邀请10名老读者、10名评报员、10名小记者,免费到香山游艇码头体验新潮游艇生...

海峡导报“18周年读者嘉年华”昨启动 与市民读者深情相约五一广场

六区祝福   台海网12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吴勇义/文 吴晓平 沈威 常海军 陈巧思 陆军航/图)祝贺海峡导报18周年读者嘉年华成功举办。一直以来,海峡导报立足自身优势,全面展示“幸福思明”的发展成果,向市民读者传递着思明的“好声音”。新时代,新作为,祝愿海峡导...

读者送祝福:对导报情有独钟17年

台海网12月1日讯 他只是一个普通保安,17年前第一次接触《海峡导报》就情有独钟。每年送报员来公司订报,或报纸上一刊登订报启事,他都全力向公司领导推荐首选《海峡导报》。这人叫文开益。 “我非常喜欢看导报新闻。”文开益老家在四川,现住在海沧新阳工业区新康路20号,2001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