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希望规则更细化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鸿韬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为百姓服务”是对广场舞引导措施出台的核心目的,它值得点赞。
关于广场舞,马鸿韬点出了问题:“广场舞群众基础好,参与人数多,内容和形势都在向好发展。但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噪音方面,可以考虑从行业标准的角度,进行专业界定,既保证广场舞的开展,也不至于吵到别人。”
官方创办的“原创广场健身操舞”评审专家组成员刚毅告诉记者,其实广场舞扰民的现象总体并没有那么严重,但个别事件的负面影响,把人们心中的一种印象扩大了。“我认识的广场舞参与者都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群体。很多是以社区为单位,跳舞之外,他们也承担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
广场舞(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刚毅认为,包括噪音标准的设置、公园里跳广场舞的的管理办法、占用交通的定义,还需要更多部门联合起来继续细化。“体育部门率先从健身角度入手,这是特别好的事,希望引发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她举例说,目前北京地区公园里固定活动的广场舞团队,几乎都备过案。未来,广场舞的场馆提供方可以通过完善的备案,提供保险等服务,更有效地避免风险,同时也便于管理。
严大妈告诉记者,作为广场舞参与者的她,其实更希望管理制度能细化:“规则对我们正规跳舞的人不会有影响,反而会避免之前带来的混乱。希望这个政策能切实得到保证,或者提供更好的场地,总之落到实处。”
广场舞正快速发展(资料图)
“第一运动”的未来
有媒体援引调研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广场舞运动爱好者达到1.2亿人。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也明确,广场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
《通知》提到,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会成立全国广场舞健身活动推广委员会,制定广场舞健身活动发展规划,推出广场舞健身活动标准,提供广场舞健身活动指导。
刚毅提出,体育部门应传播科学健身的理念,使其成为生活的方式。再通过专业的指导,把科学健身的理念传递下去。
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在谈到广场舞发展时曾表示:“包括编制12套广场舞动作,适合了不同人群、不同锻炼的角度,为老年人、青年人、男女性参与者进行科学引导。希望在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中多一盘菜。广场舞的意义不只是健身,老百姓希望参与,随着健身意识的增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未来,这项“第一运动”在中国会在更规范的同时变得更风靡吗?马鸿韬认为,最近几年,广场舞在参与规模、年龄跨度、内容形式上都在拓展。“广场舞的灵魂是追求美,这可能是未来维系广场舞发展的重要因素。”(完)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ty/2017/11-17/83791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