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骗警察这样与骗子过招(人民眼·反电信网络诈骗)
“纪本章”栽了!
栽于11月14日10时许,栽在重庆、广州、漳州、洛阳。彼时,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在四地同时收网:11个窝点,16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纪本章”何许人?对外,他号称“红墙国医”医疗机构教授;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什么医学权威,而是这起电信网络诈骗窝案的虚拟代言人。实际身份多为无业青年的“纪教授们”,虚构疗效,诓骗上千人购买保健品。
几个月时间,从一名重庆市民报案被骗1.3万元,到涉案金额过千万元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3·16”系列网络购物诈骗专案再次取得战果。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案件,是当下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的一个缩影:团伙分工,覆盖多地,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巨大。
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公检法”,从伪基站到钓鱼网站,从冒充服务商到五花八门的购物办卡……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016年1月,重庆市公安局成立反诈骗中心,联合电信运营商、银行、互联网企业等单位,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贴近实战的反制工具和联动机制,提前预警干预,及时止付冻结资金,反守为攻。今年1月至10月,破案近3万起,位列全国第二。
“案子从一个挖成一串,犯罪嫌疑人从一个锁定一伙,对类案上下游犯罪全链条打击!”一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的反诈天网已经张开。
以“话术+剧本”设局
相识半月从未谋面,3天被“男友”骗走151万元
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精心打理的梨花头,一直在重庆主城区做生意的张小琼给人的第一印象:精明。可仅仅3天时间,她却被相识才半月的“男友”骗走151万元。
“我们是在某婚恋网认识的,照片中的‘男友’高大帅气,在香港一家IT公司上班。”为了验证身份,离异的张小琼发了几张香港的街景照片,对方都是秒回正确位置。
尽管从未谋面,但半个月的嘘寒问暖,让张小琼相信了“男友”,感情迅速升温。几天后,“男友”告诉张小琼:某网站有个漏洞,可以通过电脑技术修改赔率,让客户盈利投注额的20%。她信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回,张小琼愿意将时间停止在2017年9月12日。那一天,她登录“男友”提供的某网站下注,打款9900元,当天连本带利提现1.2万元。第二天下注15万元,提现18万元。两次顺利提现,张小琼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决定增加投入。随后3天,尝到甜头的她分别打进28万元、120万元和3万元。
这时,事情变了。先是网站无法登录,接着“男友”失联:发信息一直不回,拨打电话关机,QQ头像变黑。151万元里,80万元是她借的。
被骗了!张小琼惊觉后报案,这个打着婚介交友旗号诈骗的团伙很快被重庆警方端掉。
看似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得逞?
诈骗团伙制定专门作案手法,步步精准实施。除了统一包装的高大帅气的“男友”照片、专人设计的钓鱼网站、最初放饵钓鱼的返利现金,还有供聊天复制粘贴的“话术+剧本”。张小琼的“男友”,被设计为身高180厘米、在香港从事IT工作。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因诈骗被判刑出狱不久,只有小学文化。一步步将张小琼引入局中的,正是一整套的“话术+剧本”。
聊天往往是第一步。骗子在社交平台上广撒网加好友。加为好友后,他们并不急于实施诈骗,而是和受害人聊天,增进感情,待铺垫到一定程度后再实施诈骗。
“话术+剧本”,或关心,或吹嘘,或挑逗,或利诱,每种套路都有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现成台词,复制粘贴就能一键发送。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都有应对方案。凭借这些话术,很多仅有小学文化的嫌疑人,将不同文化程度的受害人骗得团团转。
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有各自的专属“话术+剧本”。
销售保健品的,根据卖的是化糖养胰药,还是羊奶粉,再或小球藻,列出各自专业术语,再在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语气,如何赞美客户、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恐吓客户。
办理消费卡诱导购物诈骗的,话术重点是诱导比银行信用卡审核便捷,还款轻松无压力,额度大。
实施考试诈骗的,会给考生提供全套申请表、保密协议甚至过关的“武功秘籍”,让考生相信整个改分过程是安全的。
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空间跨度和欺骗性更大、手段不断翻新、组织化色彩明显。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负责人康飞说,嫌疑人针对受害人心理特点精准设局,一部分利用心理恐吓,一部分抓住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所以屡屡得手。
投资、中奖类诈骗,利用的是贪利心理;冒充公检法诈骗,利用的是人惊慌失措的心理;销售保健品类诈骗,主要针对老年病患群体,冒充知名机构专家利用微信或电话进行“关爱式”问诊,获取信任虚构病情恐吓受害人,再将廉价药品冒充特效药推销;办理消费卡类诈骗,则瞄准有资金需求的人群,设置各种名目骗财,再设置层层障碍,迫使受害人放弃贷款和购物……
用“黄金5分钟”止付
“钱只要还在银行卡里,警方就有机会”
比骗子更快一步拦截受害人的钱!接到电信网络诈骗报警后的5分钟,往往是实现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的最佳时间,被称为“黄金5分钟”。
11月7日14点11分,急促的警笛声响起,110转警到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重庆市民罗某报警称上午10点31分被骗近8000元;
11分45秒,反诈系统生成《应急处置情况说明》;
13分0秒,信息录入“止付冻结系统”,同步将《协助紧急止付/查询/解除止付银行账户通知书》递交银行;
13分45秒,“止付冻结系统”录入信息完毕,银行完成系统录入和资金流查询;
14分0秒,银行工作人员开始对涉案银行卡进行止付冻结;
15分40秒,完成止付冻结操作。
“用时4分40秒,卡内余额7996元。”看到止付结果,负责应急处置的民警张永文松了口气。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上演,高峰期每天多达百余起,逐渐下降到现在平均每天30多起。“这个金额不大,处置起来相对简单,如果遇到大警情,金额大,涉案银行多,你可以看到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处跑,忙着打电话对账号。”张永文说。
最初,警方查询需要跑银行,跑运营商,走手续都需要一周,遇到外地的银行卡,还要派人去出差。一圈折腾下来,犯罪分子早就转移了资金。
如今,3家基础运营商、1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银联重庆分公司、易极付公司专人专线入驻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合署办公。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还与在本地有分支机构的78家商业银行、3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12家虚拟运营商建立了联络员制度。
“钱只要还在银行卡里,警方就有机会。”让张永文自豪的是,重庆南岸一家公司遭遇邮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司客户骗走了100万美元。狡猾的犯罪分子通过海外分行和一些外资银行转移资金,警方和银行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成功将资金拦截下来。
钱能不能拿回来?这是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尽管有止付这样的快速处置机制,追回钱的过程还是比想象中要漫长和艰难。
以前嫌疑人多采用银行卡对银行卡转移赃款,大额赃款到手后需要数天连续取款才能将赃款全部提现。后来发展为一级卡向二级卡转账,再全部提现。
根据对张小琼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交代,有专人负责取现,可以获得赃款10%的报酬。“这实际上就是专门进行赃款转移或者套现的专业团队,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拦截,他们会通过网银多次分转若干级不同的银行卡,扰乱警方的侦查视线,并雇用专人在多地甚至境外同时取现。”张永文说。
去年1月成立以来,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成功止付7375起,止付涉案资金1.3亿元,冻结涉案资金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