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新闻 >> 国内社会  >> 正文

长城脚下的坚守:老人、空心村与古长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山西忻州11月5日电 题:长城脚下的坚守:老人、空心村与古长城

  中新社记者 胡健

  天刚蒙蒙亮,60岁的高政清照旧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晋蒙交界处,巡查绵延30公里的明长城。生在长城脚下的高政清甚至把长城比作他的命,数十年间,在那孔光线昏暗的窑洞里,他写下了50万字的长城研究著作。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高政清的家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水泉乡许家湾村,距离最近的长城不到1公里。这里四面环山,人迹罕至,原先数百人的村子如今只剩下不到20人。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一座空心村和一段绵延不绝的古长城。

  许家湾村的这段明长城位于晋蒙交界处。多年来,这段始建于明代的古长城被风雨蚕食,也遭遇周边羊群的踩踏,长城外围的包砖几乎不见踪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不少村民扒下城砖作为自建房的原材料,使原本恢弘坚固的堡垒变得满目疮痍。

  年逾六旬的高政清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前些年已嫁到县城,27岁的儿子高凤明在内蒙古自治区开铲车。家中只有高政清二老和一条陪伴他们的狗。

  可高政清依然坚守在这座人烟罕至的村子里,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

  从小长在长城脚下的高政清一生与长城为伴,偏关县明长城的军事堡垒——九窑十八洞是他的儿时乐园,而今经过岁月侵蚀,九窑十八洞已面目全非,高政清也逐渐意识到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2014年9月份,高政清向县里申请担任长城保护员,成为偏关县仅有的6名长城保护员之一,每月有300元的收入。虽然微薄,但高政清依然乐在其中。

  “我保护长城不是为了钱,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没法向后人交代,不能让长城毁在我们手上。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历史。”高政清说起这段话,掷地有声。

  高政清守护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头道沟至山西偏关的柏杨岭,全长30多公里。三年间,高政清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骑着摩托车一直巡查到夜里。

  笔耕不辍也是高政清多年来保护长城的方式。目前,他已写有近50万字的论文,发表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山西长城》等专业杂志上。

  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先后投入7400余万元用于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编制、保护标志竖立和重点段落的维修。并对长城沿线文物本体开展调查与测绘,开展长城重点段落保护标志的竖立,配备长城保护员127名,划定并公布了94段明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了一系列长城保护规划。

  随着民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高政清坚守的是一份责任,更是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信仰。(完)

(原标题:长城脚下的坚守:老人、空心村与古长城)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11-05/8368694.shtml

 
相关新闻
黄土高原上的“长城护卫队”:用脚步丈量历史

中新网忻州10月13日电 题:黄土高原上的“长城护卫队”   记者胡健 范丽芳   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山脉上,耸立着绵延不绝的长城遗迹。经过千百年的岁月蚕食,如今的城堡已是杂草丛生,萧条凄清。一支由官方和民间组成的“长城护卫队”应运而生,成为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层力...

两潜水员探索水下长城失踪10日 失踪位置仍不确定

探索水下长城 两名潜水员失踪10日   事发河北潘家口水库 救援现场已启用声呐等设备救援 水下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9月6日下午,在一民间组织的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有两名潜水员失踪。截至9月16日下午,已有多个救援队伍启用声呐、无人机、水下遥控机器人等救援设备进行搜救,但仍未发现遇险潜水员的踪迹,目前救援仍在进行当...

7名游客在黄崖关长城遭雷击 消防员为救人受伤

7名游客在黄崖关长城遭雷击 消防员为救人受伤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本市北部山区遭遇雷电强对流天气。包括一名11岁女孩在内的7名游客在黄崖关长城烽火台内避雨时遭雷击,其中3人伤势较重。接警后,蓟州区公安消防支队长城大道中队和属地公安派出所立即派救援人员前往施救。因雨后湿滑,一名消防战士在抬担架下长城时滑倒,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