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国内社会  >> 正文

直击东太平洋科考:5300米深海探宝获丰富资料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科技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大洋科考队五千三百米深海探宝

  本报记者 刘 垠

  直击东太平洋科考

  当地时间9月6日12∶30(北京时间9月7日6∶30),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队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成功回收了8月26日布放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

 

  “本次布放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主要将陆地实验室中常用的海洋微生物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移植’到5200多米的深海海底,利用深海原位的高压、低温、黑暗、寡营养和开放的特殊环境,富集和培养在陆地实验室无法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董纯明博士说。

  为期12天的实验中,该系统主要测试了实验室中各种常见海洋细菌和真菌培养基对深海近底微生物的培养效果。同时,还进行了深海近底微生物种群对有机底物、海洋表层颗粒有机物、表层浮游生物次生代谢物、常见海洋微塑料、石油烃的响应实验和相应资源获取。

  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设备主体包括15个培养仓、原位环境监测传感器、声学释放器、浮力材料和重力锚。系统设计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可布放到海水与沉积物界面处,进行深海微生物的原位培养。

  “实验完成后,可通过水声遥控,实现自动释放、设备上浮与富集样品的无污染回收。同时,系统还能自动监测和存储原位环境中的温度、盐度、深度、溶解氧和pH值等环境参数。”董纯明说,该装备在大洋科考航次中的持续应用,将为开展深海微生物的功能研究和新资源获取提供不可替代的海底实验平台。

  就在此前的9月4日,大洋45航次科考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6000米级自返式水下影像和取样系统回收至“向阳红03”船。

  自返式水下影像和取样系统是一种利用自重沉降到海底,然后通过浮力材料实现自主上浮至水面的装备。该系统装载了照相机、摄像机、CTD(温盐深仪)、声学释放器、光学信标、诱捕笼等设备,可长时间获取原位生物影像,诱捕底层生物,并自动监测和存储原位环境中的温度、盐度、深度等环境参数。

  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何雪宝介绍,该系统从5300多米的深海获取了丰富的深海生物样品和影像数据资料,初步分析至少有3种鱼类、3种甲壳动物和2种棘皮动物,与第一航段在海山区的观测结果相比在种类上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多金属结核区深海生物种类的独特性。

(原标题:直击东太平洋科考:5300米深海探宝获丰富资料)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9-11/8327585.shtml

相关新闻
6米长2吨重鲸鲨误入渔网 众人营救引入深海放生

↓渔民正在帮鲸鲨游离搁浅海域(平潭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供图) 台海网9月9日讯 据平潭时报报道,昨日上午,“闽平渔60236”渔船在流水海域进行张网作业时,一条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鲸鲨困在网囊中,在平潭海洋与渔业执法部门配合下,3位渔民主动跳下大海,帮助鲸鲨游向深水区。 据...

【中国梦·践行者】“深海利剑”守护者 23年为海军战舰保驾护航

大洋网讯 最近,一部青春军旅题材剧《深海利剑》风靡荧幕,我国新一代潜艇官兵英勇无畏的形象随之深入人心。可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战斗英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坚守岗位,为潜艇、战舰等“深海利剑”保驾护航的无名英雄,他们便是我国海军修船厂的职工。   今年42岁的侯方祥便是...

污水处理有了新选择 厦门首个微生物技术污水处理项目通过验收

台海网8月3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污水处理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也逐渐受到青睐。近日,在翔安区内厝镇后田村一家农牧公司内,利用先进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项目正式通过验收。   据介绍,由厦门南卡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开发的这项技术首次应用于厦门,该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可在污水处理、小流域治理、土壤修...

国产载人潜水器或明年投入使用 深海探测迎“双子星”

央广网广州8月6日消息(记者郭淼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蛟龙号”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已经非常熟悉。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成为国人的骄傲。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蛟龙号”还有一位“兄弟”就是一个4500米的载人潜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