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月25日在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拍摄的渔民陈桂山。 在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的南部水域,活跃着一支从江南水乡迁徙而来的“亲戚家庭捕鱼队”。目前,这个捕鱼队迎来了捕捞旺季。祖籍江苏高邮的陈桂山是这支捕鱼队中的一员。9年前,陈桂山和6家亲戚“组团”从长江沿岸来到新疆,延续着他们的捕鱼生活。 8月25日早上不到6点,陈桂山就和儿子陈照柱开船进湖,到达下网水域后,便开始捕捞作业。父子俩言语不多却配合默契,陈桂山负责捞鱼,陈照柱负责拉网。好的时候,2个小时便可捕捞一吨左右。有些时候,则需耗费六七个小时才能满载而归。 “以前,风里来雨里去,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只管操心捕捞,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渔业公司。”陈桂山感慨道。如今,陈桂山凭借辛勤劳作,在西北大漠扎下了根,还将以前的木船换成了挂机铁船,他和妻儿也于2015年落户新疆。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售鱼码头,陈桂山抱着一条大鱼向周边的渔民展示(8月25日摄)。 在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的南部水域,活跃着一支从江南水乡迁徙而来的“亲戚家庭捕鱼队”。目前,这个捕鱼队迎来了捕捞旺季。祖籍江苏高邮的陈桂山是这支捕鱼队中的一员。9年前,陈桂山和6家亲戚“组团”从长江沿岸来到新疆,延续着他们的捕鱼生活。 8月25日早上不到6点,陈桂山就和儿子陈照柱开船进湖,到达下网水域后,便开始捕捞作业。父子俩言语不多却配合默契,陈桂山负责捞鱼,陈照柱负责拉网。好的时候,2个小时便可捕捞一吨左右。有些时候,则需耗费六七个小时才能满载而归。 “以前,风里来雨里去,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只管操心捕捞,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渔业公司。”陈桂山感慨道。如今,陈桂山凭借辛勤劳作,在西北大漠扎下了根,还将以前的木船换成了挂机铁船,他和妻儿也于2015年落户新疆。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渔船向着布网的水域进发,和父亲一起进湖捕鱼的陈照柱站立在船头(8月25日摄)。 在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的南部水域,活跃着一支从江南水乡迁徙而来的“亲戚家庭捕鱼队”。目前,这个捕鱼队迎来了捕捞旺季。祖籍江苏高邮的陈桂山是这支捕鱼队中的一员。9年前,陈桂山和6家亲戚“组团”从长江沿岸来到新疆,延续着他们的捕鱼生活。 8月25日早上不到6点,陈桂山就和儿子陈照柱开船进湖,到达下网水域后,便开始捕捞作业。父子俩言语不多却配合默契,陈桂山负责捞鱼,陈照柱负责拉网。好的时候,2个小时便可捕捞一吨左右。有些时候,则需耗费六七个小时才能满载而归。 “以前,风里来雨里去,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只管操心捕捞,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渔业公司。”陈桂山感慨道。如今,陈桂山凭借辛勤劳作,在西北大漠扎下了根,还将以前的木船换成了挂机铁船,他和妻儿也于2015年落户新疆。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原标题:从江南到西北的捕鱼人)
来源:http://china.huanqiu.com/photo/2017-08/288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