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定格下一群孩子天真的笑脸:穿着统一的白T恤,戴着红帽子,站成一排,在国家博物馆前比着胜利的手势。
7月8日,5名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14名学生来到北京,开展为期5天的首都探访之旅。这些学生分别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学、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和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竹溪村摩峰中心小学等四所小学。对于这群“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是“特殊而难忘”的5天。
“一年的支教活动结束了,这次北京行算是给孩子们的礼物吧。”志愿者白鹏飞说,“而且这是一种传承”。2005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水乡大石村支教的徐本禹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那以后,在他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有志愿者接过支教的接力棒。此次北京之行,志愿者希望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充分体验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与文明。
在为民小学读六年级的郭兰总也想象不出“首都北京什么样”,这个腼腆的姑娘幻想“可能有很多山,很多高楼大山”。
来到北京后,她发现“环境和家里不一样”。“是五彩缤纷的,而且根本没有山,都是高楼大厦。”郭兰兴奋地挥动着手臂。
到中央电视台参与《星光大道》的录制,是这个六年级的小姑娘此行最开心的时刻。“有个人被淘汰了,我从他的眼里看出来不服气,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伦勃朗和他的时代藏品展”时,郭兰被“漂亮的展品”吸引了。她想起老师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暗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考清华大学,毕业后当画家。”
本禹希望小学的学生高青云是整个队伍中最活跃的。这个平时放学后常常爬树的男生,总说自己的“多高的树都爬得上去”。这一次,他第一个冲上了长城。
但这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时候却格外安静,笔直地站着,敬着少年队礼,注视着国旗慢慢升起。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的校长王成范全程见证了孩子们的北京之行,在他看来,山里孩子增长的“见识”,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来,你们也来按一下。”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成就展的多媒体互动装置前,孩子们跟着志愿者一起按下了手印,荧幕上代表支持香港与祖国“同心”在一起的数字也不断增长。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志愿者总是让他们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现在我甚至跟家里人打电话谈论的话题都是孩子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分享给别人。”志愿者李昂说。
作为为民小学的支教老师,他最喜欢家访,有时还会帮忙做点农活,“城市里的孩子回家之后,写完作业就可以休息,而他们还要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六七岁的孩子就能牵牛。”
孩子们虽不善表达,却经常带给老师惊喜和感动。在支教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甚至偷偷策划了送别会,在教室里挂满了画。回忆起支教的经历,李昂觉得“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的细节最打动人。”
11月的一天,班里一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宝贝”,告诉李昂,“这是树上最后一颗橘子了,它还没熟,我怕别人摘了,先给你,你过一段时间再吃”。
“仅剩的东西一定是最珍贵的”。在这位支教老师看来,如果把珍贵的东西给别人,那这个人一定是你觉得最重要的。“这个橘子我最后也没舍得吃,因为听到他说话的一瞬间,我已经尝到最甜的橘子了。”
在去支教前,李昂觉得自己“内心有些浮躁”。但一年下来,他从学生和老乡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坚强、勇敢和善良。“以前晚上我不敢走夜路,但是当地的妇女甚至是孩子,拿个手电筒就能走夜路。生活难免有不顺,但是想起孩子们无忧无虑地龇个小牙,就会给我勇气跨过一道道坎。”
这次“北京行”也影响了更多的人。王春翔是来“义务拍片”的,作为此次活动的纪录片导演,他还负责向网友全程直播,希望更多人关注山里的孩子。不仅如此,他还把女儿带来和这些孩子交朋友。“城市里的孩子大多依赖父母,但是山里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平时上学,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
他发现“孩子们也在互相影响”。原来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女儿“就像变一个人”,当天晚上回宾馆,他第一次看到女儿自己洗衣服。
虽然到了陌生的环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王春翔觉得孩子们都非常守规矩。“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乱扔垃圾,过马路都是走人行道,都看红绿灯,这令我非常感动。而且这些孩子们非常自立,吃完早点之后都是自己收拾好,非常自律、自觉。”
经过几天的相处,这位导演感觉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由刚到大城市的拘谨到越来越放得开。“这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不管以后到不到大城市生活,至少给他们种一颗种子。”王春翔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曼玉)
(原标题:山里娃勇闯北京城:原来这里没有山 都是高楼大厦)
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7-15/82788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