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一款来自俄罗斯的死亡游戏,曾因煽动多名青少年自杀而引起关注。近日,安徽公安部门排查发现,泾县有6名中学生加入了“蓝鲸”QQ群。目前,该QQ群已被解散,6名中学生幸免。
一段时间以来,经过媒体高频度曝光,“蓝鲸”作为死亡游戏已臭名昭著,这些青少年缘何依旧选择加入?这凸显了哪些监管漏洞?下一步,青少年管理如何跟得上?
“好奇心害死猫”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方双虎介绍,“蓝鲸”游戏是循序渐进的,每天都会给玩家发布任务,其特点一是消磨人的意志,如让玩家凌晨起床看恐怖片、听悲伤的音乐等;二是自伤自残,如让玩家在手臂上刻字。大概50天一个周期,终极任务是引导玩家自杀。
泾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蒋亚敏介绍,2017年5月12日,他们在排查中确定了有2所学校共6名中学生正在一个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中。5月15日,他们与老师、家长一起,对这6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疏导,目前该QQ群已被解散。
记者对其中一所学校的3名中学生进行了访问,他们均表示入群是因其中一名学生在QQ空间里看到了关于蓝鲸游戏的一个邀请链接,随后转发到班级的QQ群中,便有学生加入。
这些学生坦言,在进群之前,也事先了解了这款死亡游戏,知道这个游戏是发布任务让人自伤自残,游戏的结果是自杀。3名学生陈述参与游戏原因分别为:
A:出于好奇心,想看看是不是真的。
B:好奇心驱使,想进去当卧底。
C:进去捣乱,然后劝群里其他人别玩这游戏。
对于进群之后做了什么,3名学生均表示,没有接到群主发布的任务,也没有像网上所传的那样被要求上传身份证照片,而是看到了群里其他人发言责骂群主,后来就被踢出群。
事实上,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情况,这几名学生有的已经进入了凌晨4点20分起床看恐怖片的阶段,只是学生因师长在场并未承认而已。
该中学的一名老师分析认为,现在中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QQ,一旦网友发了相关链接,就会无意中点击进去。这种网络传播的邀请链接,相当于钓鱼的“打窝”阶段。学生刚开始多是抱着好奇心,想了解这个游戏为什么能让人自杀。这表现出了他们好奇心重、辨别抵抗能力弱的特点。
在方双虎看来,“蓝鲸”和传销很像。一些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上学时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老师和父母亲更多的关注,逆反心理会加重。一旦深入其中,这个游戏就会通过虚拟空间让青少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寻找被关注的温暖。再通过各种手段步步逼近,反复练习自残自伤行为,让青少年对自杀行为慢慢没有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