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国内社会  >> 正文
新闻

清华教授被骗千万细节:刚卖房 骗子说出合同编号

www.taihainet.com 2016-09-22 07:19 来源: 环球网

  9月19日上午,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暨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安全活动周(以下简称“宣传周”)开幕,在本届宣传周中,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内容是市民关注的热点。

  2016年8月19日,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6名电信诈骗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骗取了学费9900元,在报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虽然徐玉玉案已经已于日前告破,但人们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讨论并未终结。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建华表示,电信诈骗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其从业人数超过160万人,诈骗“年产值”达1152亿元。除了落实“实名制”,从源头上遏制外,也应明确电信诈骗定罪量刑标准。

  业内人士也难免“中招”

  “我们在座很多都是信息安全的同业人士,认为自己肯定不会上当。” 9月19日,复旦大学教授杨珉在宣传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中,从山东徐玉玉案说起,“有人认为她上当受骗的原因是缺乏人生经验,但实际上有人生经验的人能避免被欺骗吗?”对此,他认为“不一定”,并举例。

  2016年8月29日,一名53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没能躲过一次电信诈骗。杨珉说,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回到家立即就接到了诈骗电话,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各种恐吓威逼,然后一步步中计,结果1760万全部被骗走。“骗子可以精确地告诉你,网签合同的编号是多少,各种交易中很细节的一些信息,骗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为了增强说服力,杨珉另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名业内专家的手机被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击中,向多名好友发送一条信息,短信内容为“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帮你拍的一个小视频”,并附上一个链接。一夜之间,这名专家的多名好友点击链接,造成财物损失。

  “要知道这个专家是网络信息安全的资深人士,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信息安全相关的从业人员。所以无论是天真少女,还是有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是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都很难逃过电信诈骗。”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台海网官方微信(taihai101)

  • 台海网微信

  • 厦门微公益

  • 海峡导报微信

  • 厦门第一时间

相关新闻

  • 戳穿电信诈骗术:伪基站是个什么鬼 钻了哪些空子
  • 戳穿电信诈骗术 “伪基站”是个什么鬼?   文章导读: 对于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伪基站”整治,工信部表示,会在前期打击“伪基站”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公安部门进一步加大“伪基站”发送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陈惟杉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
  • 中行职员手抄储户信息每条50卖给同行 再被加价出售
  •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因山东省临沂市18岁大学新生徐玉玉的死亡触动公众神经。距临沂近1000公里外的湖北咸宁市通山县公安局,9月6日披露该县首起非法提供公民信息案,出售个人信息的竟是银行职员。   中国银行通山支行职员陈某将储户信息当做“摇钱树”,以20至50元每条的价格,将800...
  • 电信诈骗群发“换号短信” 数十人被骗走120万元
  • 非法获取他人手机通讯录信息,采购大量银行卡和手机卡,躲在几千里外的广西宾阳某个村居窝点,冒充他人身份群发短信骗取汇款。8月份以来,这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迅速蔓延到江苏多个地区,数十人上当,被骗金额120多万元。在江苏省公安厅统一组织下,南京、无锡、苏州等地...
  • 报告:请注意!每天8时至11时诈骗份子来电多
  •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因诈骗电话上当受骗甚至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案件不断发生。360公司昨天发布《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式分析报告》,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8月份重庆人诈骗电话识别等级全国排第二,从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到识破并挂断平均只需22.7秒,排在全国各省区市(含港澳台地...
  • 骗子的“七寸”怎么打? 电信诈骗后半小时是黄金期
  • 开学季,山东学生徐玉玉学费被骗、悲愤离世的事件让许多人难以释怀。此后又有多起诈骗案件进入公众视野。虽然徐玉玉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但围绕电信诈骗的讨论持续升温。   接到诈骗短信和电话,是很多人都遭遇过的烦恼。山西成立反欺诈中心,让公安、银行、电信等...

关于台海网 - 导报广告价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算举报电话:0592-968801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4) 闽ICP备07001623号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