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缺6“没贵人”
授课者被称系北大清华“导师”;通过解析手机号码为学员算命
11月末,新京报记者通过谷妍认识的老学员冯姐,报名易经培训班的公益讲堂。
公开课100元课程费,除含午餐外,还可领到印着清华大学字样的笔记本和笔。收据上盖着“北京真如知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真如知怡文化公司)公章。
林弋茹授课常在华业大厦五楼1510和1515两间教室。经查询,华业大厦属于清华大学,1510和1515教室租给了同方光盘公司,再转租给真如知怡文化公司。
12月12号,公益讲堂在1515教室开课,教室内有6张大桌子,其中4张桌子每张围坐着8名学员,其中有1到2名已在此学习一段时间的“老学员”。记者签到后,领了听课证被分到2号桌。之后又陆续有学员到来,坐在其余两张桌子上。
上午9点半,中式上衣、黑色裤子打扮的“导师”林弋茹走进教室。林弋茹个子高挑,头发盘起,长长的指甲涂着暗红色甲油。此后每次上课前,学员全体都会起立喊“老师好”,林弋茹也以深鞠一躬回应,然后开始讲课。
公益讲堂主持人向亭之向学员介绍称,林弋茹是清华大学总裁班的导师,北京大学EMBA导师,奇门遁甲现代应用协会副会长。“我的课堂不讲神神鬼鬼的东西,因为清华大学是不允许讲那个的”,林弋茹强调。
在第一堂课上,林弋茹先拿起签到表,分析最先签到4位学员的电话号。“这个号刚用会好一些,如果用了十多年,那很累……这个号整体来说,资金链要小心……这个号有两个6,工作变动全跟6有关系”,林弋茹一面进行分析,一面还打消学员们的疑虑:“有人说号码是随意选的,我只有一句话,有意无意都是天意。”
分析手机号码是林弋茹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数字3、4属木,代表仁;6、7属金,代表义;1属水,代表智;9属火,代表礼;2、5、8属土,代表信;0代表空无。
一个1891172开头的号码,林弋茹的解析是:“9属火,说明这个人爱面子、酒肉朋友也多,9通酒字嘛;我们再看72,7通妻字,二女争夫啊,喜欢他的女孩子很多;但是号码中没有6,也就是没有贵人……”
“算命和迷信与易学是不同的概念”,中国周易协会专业人士就此表示,目前社会上拿易经和企业管理结合,或用易学中比较怪诞的词语,来预测个人命运的现象很多。但易学研究的初衷是研究自然辨证规律,而非算命。
课堂上的“老学员”
知情者称老学员推销课程挣提成;有学员借上课接触“高端客户”
公益讲堂主持人向亭之提醒,报“特训营”的前五名学员,可获林弋茹免费“起盘”。下午上课前,就有三名学员报了3800元的“特训营”。
下午上课后,林弋茹通过网站为三名学员在线“起盘”,分析了他们的工作前景等。“咱们休息一下,还有两个免费起盘的名额”,为三人“起盘”后,林弋茹离开教室。
“只有两个机会了,赶紧报吧,让老师给你看看家里的事儿”,“老学员”冯姐把记者叫到一边叮嘱称,钱不够先交定金也行,有多少交多少。
同时,向亭之及其他“老学员”也不断现身说法,分享到“特训营”进行“起盘”的好处:有人去澳门赌场赢了400多万、有人换了电话号码双腿旧疾康复、有人新交的女朋友是因为算出了他这几个月的“桃花运”……
12月12日和19日两次公开课后,共有8名学员报名“特训营”。12月24日,林弋茹在清华科技园紫光大楼再次举办公开课,又有4人报名。授课接近尾声,林弋茹强调“我不会在课堂上卖课的”,但课程结束之后,又有几名“老学员”立即围住记者,劝说参加“特训营”。
“每次‘起盘’林弋茹都安排我站在一边,催着说时间到了老师很忙,再有问题得另外起盘,要收费”,早在2010年左右就与林弋茹合作的“潘姐”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时间一长“老学员”们也清楚情况,但希望把交的钱挣回来,而拉到一个新学员可以拿36%的提成。
在此过程中,新京报记者还发现,并非所有学员的目的,都是要林弋茹“算准问题”。部分学员借上课之机搭便车,推销保险、瓷器、净水器等,“你只有进入这个圈子,才能接触高端客户”,一位老学员告诉记者。
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金雍闳,列举了易学行业算命的“猫腻”。如在给人预测时往往故作玄虚,夸大其词,“比如说本人或家人某时会有什么大的灾难(破财、血光之灾等),受测者感到惊惧要求化解,行骗者借化解之名敛财”。
金雍闳说,一些易学研究者在预测过程中,还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有许多心理学的合理成分,猜对求测者心理的概率很高”。
金雍闳建议,易学初学者要想避免上当最好多做了解,不要只相信广告宣传,和一些人天花乱坠的吹嘘。
“导师”传道史
知情者称林弋茹疑为“自学成才”,曾与多人合作开课
“她说对易经感兴趣,我就送了她一些书,2011年介绍她听了一期奇门遁甲的课,后面她应该是自学的”,在林弋茹的老乡、同样教授易经课程的黄生看来,林弋茹讲的内容并非真正的易经。
在网上搜索“林弋茹”,出现三十余条公开信息,近一半是招生宣传。其中张义作为联系人频频出现。
记者拨打宣传信息中所留电话联系到张义,他称自己是在一次国学课堂上认识的林弋茹,“当时我创建了一个讲国学易经的平台,就邀她过来讲课了。”
张义说,为推广林弋茹,2013年7月为其举办了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大礼堂的公开课。记者注意到,这次公开课的现场照片后来频频出现在林弋茹招生宣传中。
在张义之后,林弋茹与在清华大学做培训的李建国合作。
李建国回忆,当时他手上有很多学员资源,林弋茹的学员丁宁主动找来,提出由他来为林弋茹招生。但从去年10月份到12月份,林弋茹一共只给了他不到两万块钱,连开支都不够。
与此同时,林弋茹也开拓了外地市场,为其在各地招生的是沈之。“但是开辟了重庆、成都、新疆、西安这四个市场后,林弋茹与当地代理商直接对接,就没有我的事了”,沈之说。
离开林弋茹的还有她曾经的“弟子”丁宁。对于两人分手的原因,丁宁的说法是,李建国是他花一万块钱学费才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但之后林弋茹跳过他跟李建国合作,因为没有拿到相应的报酬,自己只得另寻出路。
“有些人刚学了几天的易学,就到处去给人讲课,搞培训班”,金雍闳认为,易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不少鱼目混珠者。拥有高学历,真正由于爱好易学文化而从事此行业的人少,文化水平较低,出于谋生而从事此行业的人则比较多。
金雍闳同时表示,易学行业虽是一个古老职业,但受到多年的禁锢,也算是新兴的行业,因此行业尚未规范、并且也很难规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