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宝岛万象  >> 正文

特写:台北孔庙里的美术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月23日,台湾传统建筑研究专家李乾朗向小朋友们展示台北孔庙手绘图纸。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新华社台北3月23日电 特写:台北孔庙里的美术课

  新华社记者赵博、齐菲

  “今天,我们来画大成殿。首先,画一条横线,再画一条垂直的竖线,这样我们就有了房屋的基准……”

  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在台北孔庙举行。授课人是台湾传统建筑研究专家李乾朗;听课的是15名对古建绘画毫无基础的青少年,他们当中最大的念高一、最小的还不到6岁。

  第一次给小朋友讲课,李乾朗做足了准备。他带来自己手绘的台北孔庙图纸,向大家展示正面、侧面、俯瞰等不同视角的大成殿样貌,并告诉他们:“盖房子是从下往上,而我们画房子,要从屋檐开始画,慢慢往下到地面,才会比较容易把握高低大小。”

  拿着画板,排坐在仪门廊下,小朋友们听得全神贯注。家住台北市内湖区的张先生带一双儿女来上课。他说,这样的课程在学校里是没有的。

  3月23日,台湾传统建筑研究专家李乾朗在示范绘制大成殿。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燕尾脊、七级宝塔、通天筒、飞檐、斗拱、垂莲吊筒……在李乾朗的详细讲解下,小朋友们拿起铅笔逐步勾勒。不一会儿,大成殿的重檐歇山顶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来画大殿的柱子。接着是台基,有两条斜线向后延伸,连接到门窗的位置。后方还有两根廊柱,看起来比前面的柱子高一些、短一些。”以简单易懂的语汇,这位蜚声学界的“大教授”将透视原理娓娓道来,

  已过春分,台北天气日渐暖热。年逾七旬的李乾朗全程站立授课,每个步骤都细心指点,耐心十足。

  “李爷爷很慈祥,跟他学习画房子,我一点都不觉得困难。”8岁男孩张瀚文说,在老师影响下,自己的一笔一画也更加专注用心。

  3月23日,8岁男孩张瀚文和姐姐一起在大成殿前展示画作。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念小学二年级的张瀚文,每年都会随父母一起来孔庙。在他的认知里,这里是保佑自己和姐姐考取好成绩的“神奇的地方”,进来时不可大声喧哗,临别前要向孔圣人鞠躬行礼。“我喜欢大成殿,觉得它很美。”他说。

  勾描好结构,小朋友们在李乾朗的指导下开始为房子“化妆”。整齐排列的瓦片、斜脊上的龙纹、殿前正中的香炉……有的小朋友还将台阶和石陛画了进去。

  学着老师写下落款,一幅《大成殿》历时50多分钟宣告完成。小朋友们开心地举起画作,拉着李乾朗合影留念。春日暖阳下,大成殿的金黄色琉璃瓦熠熠生辉,李乾朗的满头白发与孩子们的稚嫩笑脸“同框”,为历经岁月洗礼的台北孔庙更添一笔文脉流转的动人注脚。

  3月23日,课程结束后,台湾传统建筑研究专家李乾朗和小朋友们在大成殿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我希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记忆,将孔庙的端庄典雅留在心间。如果有人因此对传统建筑产生兴趣,愿意去探究古建之美,那就更好了。”李乾朗说。

  课程主办者、台北“素园藏书”创办人陈玠甫,也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到活动现场。近一个世纪前,他的曾祖父陈培根捐出自家宅邸“素园”,用以重建被日本人拆除的台北孔庙。陈家世代居住在素有“五户一秀、十户一举”美誉的大龙峒,孔庙的落成让这里文风尤甚。

  陈玠甫说,台北孔庙的过往诠释了中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在今天,孔庙仍然‘活’在每个台北人的文化生活里。这份历久弥新的底蕴,值得我们去守护和传承。”

相关新闻
台北各界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新华社台北9月28日电(记者吴济海、傅双琪)28日清晨,天未全亮,台北孔庙早已灯火通明,孔庙外等候测体温入场的民众排起了长龙。   凌晨6时,台北市各界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1周年释奠典礼在孔庙隆重举行。   典礼开始后,全场肃穆。伴随着钟鼓和悠扬的乐曲声,释奠典礼如往年一样依“三献古礼”完成37道仪程,包括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上香、...

儒行双城 沪台两地孔庙首次连线共庆孔子文化节

首次以上海台北孔庙交流为载体,以“儒行双城”为主题的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节19日在上海嘉定孔庙开幕,此次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海嘉定孔庙设主会场,台北孔庙设立分会场,两地孔庙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宣扬和传承儒家文化。   此次开幕式分为序和三个篇章,序曲开场舞《相和歌...

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 台北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9月28日上午,台北孔庙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活动遵循传统古礼规制,吸引了上千名民众现场观礼。传统古典乐器与仪式相结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活动氛围。   迎神、进馔、上香、行献礼,纪念孔子诞辰的释奠典礼共有37个环节。所有环节严格遵循传统祭祀礼仪,是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上千名民众到场观礼,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礼成后,台北...

台北孔庙首次拍摄乐生纪录片 推广文化传承

新华社台北9月10日电(记者许雪毅、王骁)台北孔庙10日举行乐生传承纪录片首映仪式,首次借由影像将乐生训练过程中的故事传达给大家,以拉近祭孔大典与民众的距离,更好推广文化传承。   每年9月28日,台北孔庙都会举办“祭孔释奠典礼”。这一典礼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祭孔大典上,除了佾舞之外,庄严肃穆的古乐也引人注意。负责演奏祭孔古乐的即为“乐生”...

台北孔庙的前世今生

台北孔庙的前世今生(宝岛纪行)   台湾最早的孔庙在台南,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全台首学”。台北孔庙虽然“资历”较浅,却是台湾唯一民间兴建的孔庙,早年由泉州名师设计,是一座参照曲阜孔庙、融合闽南风格的建筑群。   台北孔庙坐北朝南,正南却是一整面红墙。红墙正中,两棵古树分立,环拥一段雕有双龙戏珠的飞檐高墙,上书“万仞宫城”。这是孔庙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