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宝岛万象  >> 正文

台湾民众过中秋:传统与新潮交织的团聚时光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年中秋节连着周末,台湾民众迎来3天“小长假”。29日一早,民众就收到许多交通信息,说南下涌现车潮、堵车严重。记者在交通枢纽台北车站看到,许多乘客手拎月饼等伴手礼,准备乘高铁南下回老家。

  “月圆人团圆。”有台北市民对记者说,在台湾,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的“团圆节”,格外受重视。这一天,不管身在何方,都要尽量回家团圆。

  记者发现,在中秋节到来之前,以中秋为名的种种活动就开始轮番上演,店家大搞促销,推出各式各样的月饼、团圆盆菜、烧烤套餐抢占商机,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岛内朋友介绍,在台湾有中秋四宝:赏月、剥柚、吃饼、烤肉。赏月、吃月饼象征着合家欢聚团圆;“柚”与“佑”谐音,剥柚代表着祈求“月亮保佑”之意。至于烤肉,则是近几十年兴起的新风俗,其缘起众说纷纭。据说是因20世纪80年代一则成功的烤肉酱广告“一家烤肉万家香”,让烤肉席卷全台,逐步盛行至今。

  今年中秋之前,全台各地就有民众开始烤肉,在高雄等地还出现封街烤肉盛况。尽管今年物价高涨,食材价格比往年高了近两成,记者询问了不少民众,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今年要继续烤肉。走在台北的大街上,不时能看到民众在骑楼下烤肉,欢声笑语不断,路上弥漫着烤肉香。

  “台湾人喜欢热闹,中秋又是团圆的节日。皓月当空,家人朋友一起烤肉、吃喝谈笑,还可以相互串摊、共享成果,异常热闹。”台北市民李先生道出烤肉在台流行的部分缘由。这项新式休闲娱乐吸引家人团圆,与传统中秋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

  除中秋四宝,目前在岛内还有许多中秋习俗,如祭祖、祭拜土地公、拜月娘、博饼等。尤其中秋节“拜拜”,是许多家庭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台北市民陈先生说,中秋不仅是团圆的节日,也是感恩的日子。中秋节当日,在家摆上满满一桌的美味佳肴祭拜祖先,代表着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有些家庭沿袭传统习俗,还拜家神、地基主、土地公、月娘,祈求神明保佑阖家平安、团圆美满。

  近年,博饼在台湾重新流行起来。据传这项闽南习俗是由民族英雄郑成功带到台湾,当时为抚慰将士的思乡情怀,特意在中秋设立这项活动,如今已成为岛内一项重要民俗。

  近日,桃园、台中、台南等地纷纷举办博饼活动。现场挤满人潮,一张张木桌中间摆上大瓷碗,参与者相继掷出骰子,期待有个好彩头,热闹非凡。

  今年中秋前后,桃园等地不少村、里还办起中秋音乐会,周边乡亲们欢聚一堂,享受音乐飨宴。台中连续三周推出中秋节特别活动,包含怀旧民歌演唱会、台味音乐会、马戏派对、亲子古装体验等项目,大小朋友欢欢喜喜过中秋。

  记者感受到,中秋在台湾更像一场“嘉年华”。“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们特别喜欢过中秋,与家人赏月聊天、吃饼剥柚,其乐融融。”年过六旬的新北市民张先生说,如今物资丰裕,年轻人的喜好在变,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中秋的内核“家人要团圆,要开开心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位台湾民众对记者说,从古诗词可见中秋之美,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浪漫,不管怎么庆祝,团聚的意涵始终印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习言道|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月是故乡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承载着国人对于团圆与和睦的美好追求。万家团圆的日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暖心话语,感受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时习之|中秋佳节 感悟习近平的家国情怀

中秋月圆夜,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期许,也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厚植家国情怀,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中秋佳节,让我们来一起感悟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海峡锐评|台湾自造的潜艇为什么“牛”?

台湾首艘自造潜艇原型艇“海鲲”模型 台湾自己造的第一艘潜艇,28日在高雄举行“下水”命名仪式。蔡英文志得意满称,“过去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做到了”。台军方更是瞬间膨胀,宣称“该潜艇可作为不对称战力的关键,将用来阻止解放军进入太平洋”。 这艘被命名为“海鲲”的潜...

两岸同胞迎中秋活动在福建举办

“共话融合发展 喜迎中秋佳节”两岸同胞迎中秋活动27日晚在福建莆田举办。两岸同胞相聚妈祖故里湄洲岛,共迎佳节、共叙亲情、共话融合发展。来自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以及台湾岛内的台胞参加活动。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走访看望在闽台胞并与台胞代表座谈。宋涛表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共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其乐融融。两...

图片故事|中秋话团圆,两岸家书里的思念

“亲爱的妈妈,秋节快乐……”   1988年的中秋节前夕,61岁的去台老兵张天保给远在陕西的母亲写下了这封家书,话思念、贺节日。对他来说,乡愁是一封小小的家书,他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如今,这封家书珍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内,泛黄的纸片穿越岁月长河,仍传递着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