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宝岛万象  >> 正文

台湾非法药物滥用成为隐忧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每年6 月 26 日是“国际反毒日”,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有 2.75 亿人吸食非法药物,其中约 50 万人死亡。在过去的十年中,滥用药物的青少年与女性人数有所增加。预估到2030年,吸毒者人数仍会持续增加。吸毒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构成威胁,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

根据台湾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数据推估,台湾地区有至少20万4000人使用过非法药物,吸毒一旦尝试过一次不但无法戒除,还会一犯再犯,滥用药品不但会引发的各种疾症、症状,包括身心精神问题,为社会带来的不只人身健康安全冲击,还有社会治安的威胁。台湾社会药物滥用不减反增,尤其是疫情与俄乌战争,毒品需求没有因此消失,反倒是俄乌战争期间,毒品流入岛内,更甚以往,已成社会隐忧。

疫情、战争下 药物滥用问题不减反增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疫情期间,2021年三级毒品持有的新收人数1184人,为10年新高,各级毒品中,以持有二级毒品新收3135人最多;各级毒品的制造、贩卖、运输案件新收人数,去年9411人,是10年次高。岛内一名缉毒检察官说,疫情期间不少毒品交易转为邮件方式,通讯软件连系后,再包裹寄送,减少见面,去年嘉义地区破获市值近10亿元(新台币,下同)大麻2615株,毒品并未减少。

另外,俄乌战争爆发后因为航空运输航线改变,过去从欧洲空运走私来台的毒品,以荷兰、比利时占多数,2022共查获18件,毒品种类以大麻、K他命居多。

根据2023年3月台湾地区滥用药物尿液检验检体阳性数为6,414件,验出项目包括甲基安非他命、恺他命、MDMA、可待因等,非尿液检体则检出阳性件数30,263件,排名前3位依序为:混用“甲基-N,N-二甲基卡西酮”及“4-甲基甲基卡西酮”,共11,610件,使用“4-甲基甲基卡西酮”,共7,380件,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共2,117件。

2023年1至3月尿液检验检体总阳性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8%,吗啡总阳性数较去年同期增加0.6%、甲基安非他命则减少10.4%、恺他命总阳性数较增加57.9%、MDMA增加18.5%,可待因增加24.6%;非尿液检体检出阳性总件数则较去年同期增加24.9%,海洛因增加12.9%、甲基安非他命减少6.3%、恺他命增加13.4%,且2023年3月首次检出之药物组合共294件。

毒品侵蚀 社会根本

人为什么会吸食毒品?主要受到社会因素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的社会,包括政治、经济问题、尤其是失业压力、家庭问题等等,这些因素会让人想要用靠吸食毒品,逃避现实。

毒品是一种犯罪概念,依据岛内特别“刑法”的“毒品危害防制条例”的第二条第一项的“立法”说明,是指“具成瘾性。滥用性及对社会危害性之麻醉药品与其制品及影响精神物质与其制品。”根据法律成人施用三、四级毒品仅有行政罚,但为了保障12岁至18岁的少年健全成长,只要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即使还未触犯“刑法”,仍依“少年事件处理法”处理。如果少年单纯持有第三、四级毒品,则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条例”规定,仅处以罚锾,并接受毒品危害讲习。

台湾检警单位推出各种“反毒策略”,包括2017年推出的“新世代反毒策略”,以人为中心追缉毒源头,并以量为目标消弭毒品,强力断绝物流、人流及金流,并查缉校园药头,强化再犯预防机制。2019年少年事件处理法大幅度修“法”,建置“行政辅导先行”机制,并增订多元处遇措施等,目标是让进入司法程序的少年可以健全成长。这些法律与政策上的调整,对涉毒少年后续面临的辅导与矫正措施产生不小影响。

由于戒除毒品相当困难,需要条件的长期支持,当旧有的政策,赶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无法有效遏制毒品泛滥问题。尽管吸毒问题带来医疗、社会经济、法律后果,如何阻止进一步蔓延,需要的是一整套整合性的总体政策。

现在台湾社会充斥诈骗、黑道、黑金、黑枪问题,连毒品种类愈来愈多,侵蚀社会根本,连身命安全都得靠自己保障,相当可悲。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 萧衡钟 台湾联合大学助理教授

相关新闻
台湾经济很吃力,赖清德别乱撒币

据台媒报道,台湾制造业放无薪假人数续创2年来新高,台湾前“立委”张显耀也列出数据,并提到今年台湾地区经济不可能会好,甚至可能更糟。张显耀呼吁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赖清德不要再乱许承诺、乱撒币。 台湾制造业近万人放无薪假 据台媒报道,台当局劳动部门3日公布最新劳...

第十三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成都开营

中新社成都7月5日电 (记者 王鹏)以“牵手美丽四川 寻踪三国遗迹”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5日下午在成都开营。 图为夏令营开营仪式。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本届夏令营持续8天,来自宝岛的26名台湾学生将与四川学生一对一结对,并入住结对家庭,参与家庭活动,近距...

守护共同的文化记忆 ——台湾青年郑孟桓的创业故事

郑孟桓带领小朋友练习投壶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初四神落天,初五假开……”许多年前,这是在闽南地区耳熟能详的童谣。如今,它们由一群“小小城市代言人”重新演绎,并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录制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在小视频中,常有一个胖胖的...

台报社论:“服贸”还在口水战,台湾十年时光一去不返

台湾《联合报》7月1日发表题为《服贸还在口水战,台湾的时光已一去不返》的社论。 社论指出,民众党选举参选人柯文哲最近抛出“重启服贸谈判”议题,引来“大绿”“小绿”围剿。社论称,表面上看,各方围绕“重启服贸”的讨论似乎很热烈。实质上,它只是被当成选举攻防的工具,并没有任何政党真的认真思考重启服贸的利弊和可能性。柯文哲最近多次排在民调首位,民进党...

从性骚扰案看岛内“司法官场现形记”

台湾《联合报》7月3日发表题为《性骚者安全下庄,司法成为谁的靠山?》的社论。 社论指,台湾性骚扰事件延烧。然而,司法作为守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台当局司法机关对惩戒法院前院长李伯道性骚扰女部属案的处理态度与手法,却暴露出司法机关性别平等意识的落后,理应最能彰显性骚扰零容忍的司法行政机关,却吃案(隐瞒不报——本网注)私了还不懂利益回避。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