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今天(6月7日)发布台湾珊瑚礁体检12年成果报告(2009-2020),其中以小琉球活珊瑚覆盖率仅约10%至20%最低。有学者示警,小琉球珊瑚自然恢复的机会非常低,盼当局介入管制、保育。
根据报告,监测范围包括台湾本岛的北海岸与东北角、东海岸、垦丁;离岛则有绿岛、兰屿、小琉球、澎湖屿坪。截至2020年止,共完成434条穿越线纪录,本次报告统整分析12年来资料,呈现25处样点的珊瑚礁生态长期变化。
报告显示,珊瑚礁健康岌岌可危的“红灯区”包含北海岸与东北角、东海岸、小琉球;健康堪忧的“黄灯区”为垦丁、绿岛、澎湖屿坪;健康良好的仅兰屿1处。
报告说明,北海岸与东北角活珊瑚覆盖率约20至30%、东海岸活珊瑚覆盖率约30至40%,且逐年下降,推测与台湾本岛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海岸开发、水质优养化与游憩行为等。
另外,垦丁、绿岛、小琉球、澎湖屿坪则受气候变迁影响,皆曾发生大规模白化且造成活珊瑚覆盖率下降,在垦丁、绿岛、澎湖屿坪的珊瑚稍微回复,但小琉球活珊瑚覆盖率仅约10%至20%,直到2020年仍无明显回复迹象。
与会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表示,小琉球是全台唯一的珊瑚礁岛,但在过去20、30年持续衰退,一来是因为本身地理位置,承受高屏地区污染的冲击;第二是渔业过度捕捞;第三则是游憩人口的增加。
陈昭伦指出,就学术的说法,小琉球的珊瑚已经过了生态韧性回复的临界点,“就像高尔夫球掉进洞里,要自己爬上来是不可能的”,要自然恢复的机会非常低;可能要从游憩人口的总量管制、污染管理、保育措施等,都是当局要考虑的方法。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秘书长陈瑞宾呼吁当局于2030年前划设30%海洋保护区;加强渔业及休闲钓鱼废弃物管制、处理,积极清除海下废弃渔具;订明海岸开发水下环境调查及评估项目,并落实后续追踪。(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