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评文章称最近的台湾从云端跌下来的滋味并不不好受。蔡当局得意洋洋宣传台湾防疫世界第一,结果日本、希腊、新西兰、澳洲等国对外解封,都没把台湾地区列入,大大打脸了台“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台湾确诊和死亡数虽少,但防疫显然还有不足之处,陈时中与其走遍,忙着置入性营销,不如虚心听取外界的意见,尽快补强防疫网,让国际社会信任台湾。
希腊洋洋洒洒列出29国开放名单,亚洲包括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唯独没有台湾。日本首波开放泰国、越南和新西兰、澳洲,也是没台湾,蔡当局向来吹嘘台日关系有多亲密,这个结果却是个冷冰冰的反证。这段时间以来,蔡当局拿着防疫佳绩强力进行“大内宣”,对陈时中大行“造神”,民众也沉浸在自满中,却没看到台湾的防疫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不足处被遮掩了起来。
交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各国在决定放宽边境管制的对象时,一定会有多重的考虑,双边关系与连带的政治效应当然必须斟酌,但疫情才是首要顾虑。台湾地区的“疫情指挥中心”一直拒绝进行更多普筛,连小规模的抽样筛检也不肯,人口36万的冰岛筛了4.6万人,我们2300万人只筛了7万人,全球排名第85;每百万人筛检数3000多,全球排名第138。其他国家在考虑开放入境时,要看到确凿的科学数字,才能理解当地小区的感染状况,以及其旅客所带来的风险程度。
台湾地区对国际社会提出443例确诊、7例死亡,只能证明台湾没有爆发大规模小区感染,医疗质量也不差,但拿不出普筛数据,就不能证明一定安全。我们只对确诊及相关者进行精准筛检,始终不做更大规模的普筛,因此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服外国。武汉日前对将近1000万人进行普筛,没有任何确诊病例,只有300人无症状感染,这是武汉安全的实证科学数据,可是台湾拿不出来。
“中央”不做地方来,彰化县卫生局宣布和台大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万人血清抗体检测,针对县内接受居家检疫和隔离的民众以及高风险的医护人员抽血筛检,以确认小区的感染程度,也作为拟定防疫策略的参考依据。筛检总费用不算太高,却可以至少对彰化县的疫情得到更精准掌握。“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却还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建立在“准确率高的试剂”和“高盛行率”,目前岛内二者皆无,其结果对疫情防治帮助有限。
彰化县与台大公卫学院计划做的,是针对居家隔离与检疫及医护人员的筛检,不是在小区中随机抽样进行对照调查。他们之所以花钱花力量去做这件事,就是和主张扩大普筛的人一样,都是想让防疫做得更好,如果现有试剂不够准确,“指挥中心”应该努力促成岛内生产或取得较准确的试剂,而不是唱衰,更不应该明明有能力却一味拒绝扩大普筛。越南确诊300多人,无人死亡,比台湾地区少;筛检超过12万人,比台湾多很多,还与国际合作研发出低廉准确的试剂,能够量产出口。蔡当局与其把一个防疫指挥官搞成人气王,不如专注在对防疫有帮助的事上,早点对国际交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争取国际开放与互惠
当然,其他国家在考虑开放边境时,也会有政治与经济上的顾虑。例如日本会担心第一波开放名单里有台湾没大陆的话,会招致大陆的反弹。现在台湾禁止外国人来台及转机,也对70多个国家发出旅游警示,我们想争取外国对台湾开放,自己也要有一套完整的开放策略,视个别国家情况提出互惠措施,再透过外事管道积极交涉。
日前有近800名陆生联署致信台“教育部”,希望能尽快返台完成学业,而“小明”们还在对岸等着和家人团聚。台北市长夫人陈佩琪则以铁达尼号妇孺先上救生艇为例,为小孩的受教权及医疗权鸣不平,呼吁别再冠别人“卖台舔”中的大帽子,认为台湾需要建立理性沟通的管道和能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但是,在蔡当局的政治操作下,这个理性自由的言论空间已经被掐得愈来愈难呼吸了,这对防疫不利,对台湾的民主自由同样有害。此时民众应该从欢喜庆加零的氛围中冷静一下,“指挥中心”也必须正视不足,虚心检讨,尽快补强防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