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也有温度
人们常说“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如果游客到台湾宜兰县礁溪乡的吕美丽精雕艺术馆,对这句话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在这里,无论是书包、毛巾、鞋袜等生活器物,还是花生、香蕉、兰花等果蔬花草,竟然都是假的,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都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出自台湾精雕艺术家吕美丽之手。
吕美丽的作品《真情》,上面的昆虫惟妙惟肖。
今年55岁的吕美丽从小就喜欢画画,25岁开始从事精雕创作。她不是科班出身,在参加雕刻入门课之后,就开始以大自然、生活物品为题材进行创作,涵盖木、金属、琉璃等。“精雕,就是精细雕刻,大多为仿真或写实类雕刻作品,展现出动植物、布料、绳索或果蔬的形态和纹理。它不仅需要雕刻者有很好的雕刻技巧,也要有很好的眼力。”吕美丽说,她的创作源自生活,时间越长,能体味和创作的就越多。
吕美丽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迷茫过。之所以选择黄杨木作为主要雕刻物料,源于一次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台北故宫里有很多明清时期的罗汉雕像,色彩黝黑、发亮。看着这些作品,它们好像有温度、会呼吸、会跟你对话。”吕美丽得知这些全是黄杨木雕刻而成,从此就爱上了这种媒材。
“黄杨木是精雕最上乘、最理想的材料。”吕美丽说,黄杨木密度高、韧性好、纹理细致,雕刻起来细腻漂亮,即使刻到薄如蝉翼也不会发生皲裂。“黄杨木又有别于一般的檀木,它颜色淡黄,朴实之中带有华丽,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黄杨木树种成材时间长,资源日渐稀少,被业内誉为“不是红木的红木”。“如果是粗狂、写意路线,木材资源很快就会用完,而精细雕刻虽然创作时间会拉长,但耗费的材料相对少,而且能让黄杨木原有的肌理和造型更加完美地展示出来。”
得刻出生命力
看过吕美丽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你能雕得这么像?”这个时候,吕美丽总是会心一笑:“因为观察得仔细。”
在吕美丽看来,观察比雕刻更重要。她对自然万物观察入微,仔细琢磨,书房和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类百科全书、昆虫模型,她酷爱观察,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观察看似轻松,其实很难。因为每个物品都是立体的,不是只有一个平面,所以观察要讲究面面俱到,每个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脑里。”吕美丽解释说,如果观察不到位,雕刻时就无法展现物品的细腻度,这样的作品既没有柔软度也没有质感,显得很生硬。
“屏气凝神,不能脱刀,专注当下。”是吕美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创作时,她会预先摆设场景,然后就着它一刀一刀划下去,直到刻出雕刻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记者看到吕美丽新近完成的生活系列精雕作品,包括内衣、袜子、手套、书包等,挂在衣架上乍看就跟真的一样,很难想象是用木头一刀一凿精雕出来的,即使用放大镜看也难寻破绽,让人啧啧称奇。
吕美丽的木雕作品《大白菜》,上面的昆虫、纹理等几可乱真。
宜兰是养育吕美丽的故乡,在创作中她很自然地融入在地色彩。例如宜兰的三星葱和大蒜很有名,她便创作了“葱(充)满胜蒜(算)”“葱(聪)明伶俐”等特产主题木雕,受到游客欢迎。另外,寓意“好事会发生”的花生,表达“好事连连”的柿子和莲子,象征“大吉大利”的橘子,都是吕美丽经常创作的题材。
吕美丽的艺术馆开在宜兰的稻田中央,这契合她亲近自然的创作理念:“每个人就像一本书,我和你交流,就会从你身上学到一些新知识。人和大自然之间也一样,自然万物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
生活就是艺术
“艺术没有框架,也不用绞尽脑汁,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吕美丽说,“其实生活形态就是一种艺术,你要从衣食起居、油盐酱醋中去感受生活的惬意,千万不要汲汲营营,要有所寄托,享受工作,融入生活。”
吕美丽在进行创作
经常往来两岸,与大陆艺术家切磋技艺,成为吕美丽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吕美丽精雕艺术展在浙江宁波举办,拉开了她的“两岸故事”。2013年,在福州举行的海交会上,吕美丽携数十件木雕作品精彩亮相,这些贴近生活的作品,让参观者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福建是大陆木雕的主要产区,在雕刻领域有许多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无论是雕刻技法,还是创新理念,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多次到访福建的吕美丽对八闽雕刻熟稔于心。
“希望有机会在福建开馆,让更多福建乡亲认识台湾木雕,认识我的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两岸年轻人加入,在传承的道路上携手努力,使木雕这一古老的工艺再绽光芒。”吕美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