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还提出了夜市短、中、长期目标,最初必须要靠“量大价低”, “吃到饱餐厅在台湾为什么那么大尾,靠的就是量大取胜”、 “量一大,上游价格就低,这才是真正的利润所在”,而中期则可将触角延伸至旅馆业异业合作,推出消费券或住宿券吸客,到达一定规模后,能够结合接驳车接送。
最后,长期则是 “炒地养房”,他表示圈地型夜市选择在较偏远的地点开市,除了土地成本低廉之外,还能带动钱潮,形成了炒地, “人多就开路,路开了店家跟着来,店家一多土地自然贵”。
图为过去六合夜市荣景。(《中时电子报》资料照)
文章曝光后,让不少网友纷纷大赞 “有道理”、 “现在的夜市吃没多少就比外面餐厅还贵”、 “夜市若跟一般商家一样贵,还不如去商家”、 “二三十年前的夜市就是这样,俗又大碗才吸引消费”;但也有网友否定, “夜市本来就是靠地缘自己发展起来的,硬开的本来就难存活”、 “夜市还是要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