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7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静娴 文/图)台湾地区长期存在着营养偏差的现象,这对于发育中的学童影响极大。台湾有一家名为“全民食物银行”的民间公益组织,长期关注并解决食物资源浪费及分配不均的问题。在历经一年的试行方案后,“台湾全民食物银行”昨日与“台湾营养基金会”宣布正式启动“偏乡教室营养补充包方案”,与全台八所偏乡小学合作,提供超过300位学童的学年度营养品补充,以及正确且营养的饮食观念课程。
经济、物流、观念影响 台偏乡孩童营养失衡
台湾偏乡地区的孩童普遍存在着营养失衡问题,根据2016年官方一份“2016年台湾学童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显示,有高达七成五(75.5%)台湾偏乡穷学童饥饿时以泡面、罐头、零食果腹。“台湾全民食物银行”的一名志愿者昨日在现场指出,虽然目前台湾中小学都有办理营养午餐,但有些弱势的家庭连早、晚餐的提供都有问题。“食物银行”的数据显示有10%的孩童在家没吃早餐,13%在家晚餐吃不饱,70%未能每周喝上牛奶,2%因为体力不好影响上课。之所以会造成这些现象,首先是偏远地区较缺乏店家提供购买膳食;其次是弱势家庭经济贫困,无法负担更多膳食营养费用,再来就是营养知识缺乏,导致不良饮食习惯。
“在偏乡很难找到一家7-11可以让他们购买鲜奶,就算买到了,他们也没有冰箱可以保存。”昨日出席现场活动的“台湾营养基金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台湾大学生化科技系教授的黄青真表示,除了让孩子能吃得饱、吃得营养外,于课间时段融入营养知识学习活动,教导正确的营养观念也很重要。
自试办起就响应了“偏乡教室营养补充包计划”的“台湾营养基金会”,在计划中扮演着营养专业咨询顾问的角色。他们建议以“牛奶、谷物片以及坚果”三项为主的营养补充包,昨日在活动现场就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黄青真说,偏乡教室营养补充包不以取代学童正餐为目的,仅提供学童餐与餐之间的“正确营养”的补充,维持学童均衡的营养。他们也会和各地的营养科系师生合作,由他们设计生动活泼的课程,让孩童们从小扎下健康食育观念。
营养包传递社会关心 民间组织盼企业支持
“台湾全民食物银行”于2016学年度在新北市双溪区上林小学、南投县仁爱乡仁爱中学、嘉义市北园小学、屏东县泰武乡武潭小学佳平分校等四间学校试办“偏乡教室营养补充计划”,透过部分企业捐助、部分自筹经费,一年内提供保久乳31390瓶、谷物片982公斤、坚果313公斤,服务学童们每人每周三次的补充营养并观察记录。“台湾全民食物银行”理事长古碧玲昨日表示,调查中他们发现原先设定的三大预期目标(消弭资源落差、解决营养问题、正确饮食习惯)都能达到八成以上的成效,证明了偏乡教室营养补充方案有其必要性。因此“台湾全民食物银行”决定于2017学年度扩展“偏乡教室营养补充方案”,目前已确定与全台八所偏乡小学合作,并广邀有需要的中小学加入。
屏东县武潭小学佳平分校田子奇主任昨日现场受访时表示,孩子们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取及健全的观念,除了从课业及校际比赛上看到了成效,孩子们也开怀地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关心。
据了解,“台湾全民食物银行”长期以来把来自全台食品制造商、量贩店、公司行号甚至个人捐赠的爱心粮食物资,进行妥善整理分类后,即时分配到最需要的人们手中。此次的“偏乡教室营养补充计划”同样面临许多挑战,自试办期间至今,“食物银行”也获得包括味全、DHL洋基通运、家乐氏、永和豆浆等企业提供物资与资金上的挹注。例如DHL洋基通运负责人昨日就在现场表示,企业将一辆本来要退役的运输车重新装修并捐赠给了“食物银行”,这辆车大大提升了“食物银行”的运送速度,更为营养补充包深入偏乡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今年计划扩大推行,“台湾全民食物银行”也盼望企业界发挥社会影响力,持续支持营养包的募集,让偏乡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与都会区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