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珊瑚礁为海底带来美丽风光,但东沙和垦丁的珊瑚礁近期陆续被发现白化现象,为抢救生病的珊瑚礁,台湾学者17日呼吁,不要过度捕捞或开发,减少浮潜等活动,让珊瑚休养生息。
由“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东华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等珊瑚礁研究学者与台湾珊瑚礁学会、台湾环境信息协会、海龙王爱地球协会等单位共同组成“台湾区珊瑚白化监测任务小组”,监测台湾各海域水温变化并进行珊瑚礁白化调查。
白化监测小组召集人、“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表示,气候变迁、圣婴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当水温超过珊瑚礁的忍受程度时,就会开始产生白化现象,小组成员从今年5月底开始监测各海域水温变化,近期已陆续在东沙和垦丁公园发现珊瑚礁白化。
陈昭伦指出,日前袭台的台风“尼伯特”对珊瑚礁海域带来的降温效应有限,前段时间台湾周边海域水温已超过以往平均值,且近期光线强、水又清澈,导致光对珊瑚礁的伤害变大,加上近日将有大潮,可能让浅区珊瑚暴露在空气中,加速白化。
想要抢救生病的珊瑚,陈昭伦表示,人类力量很有限,除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也要避免干扰珊瑚,他也呼吁不要过度渔业捕捞、开发,并暂停潜水、浮潜等活动,就像感冒需要多休息,珊瑚也要休养生息,若大家还去浮潜游玩,会让珊瑚更有压力。
珊瑚白化监测任务小组将持续监测各海域水温和珊瑚礁状况至9月,并呼吁民众若看到珊瑚白化,可通过海龙王爱地球协会或台湾珊瑚礁体检社团脸书,回报发现的时间、地点(GPS)、深度、水温及白化珊瑚的照片或影片,希望民众共同关心海洋,持续监控、追踪台湾各海域珊瑚礁的大白化。